我的两个经常聚会的大学同学,J则每天非常有规律地诵读金刚经,做做自我催眠,接一接个案,非常有规律地生活着。F从新疆旅游归来,J建议给她接风,我呢,正好给她们来一场读书会。我们一拍即合!下午三点读书,然后喝酒、聊天!
三点,J准时到达,帮我摆放红花卡,坐等F的到来。四十分钟后,F姗姗来迟。坐定之后,听说我的读书会有个规则,就是需要付费,她立刻说道:“读书会收费?那我就不参加了!”她的理由是她也在参加瑜伽馆开设的读书会,那里是免费的,随便大家参加,只是大家轮流购买点心,还有一位瑜伽的朋友主动提供读书场所。原本不太发表观点的她,开始滔滔不绝了,我觉得人不可以利字当头,凡事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处处把钱挂在嘴上,是做不好的!
读书会按照方糖规则进行——签名、正名、冥想......
在为己正名这一环节里,F挑选了一个带着猫咪的小女孩,看到这只猫,她想到了因为旅行,把自己心爱的猫咪花费四百元寄存在一家猫店。十几天的旅行归来,发现她的猫咪养得胖了,却不怎么欢快了!在给猫咪喂食的时候,跟猫咪承诺“妈妈再也不会把你丢下了!”自己的儿子远渡重洋留学,先生在外地工作,每周回来一两次。在跟我们说话的时候F依然带着哽咽,看出来她格外心疼这只可爱的猫咪!
J则选择了一张坐在山巅,张开臂膀面向蓝天的女孩。她每天读经、自我催眠和锻炼,时不时接一接个案,感到最近的生活非常平静。
在灵性书写这个环节,F只写了两行字,觉得最近的自己就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有些漂浮不定。J则哗哗哗地写了半页纸,觉得自己越来越活得像自己了!
在“轮流朗读”这一环节中,F没带眼睛,看不清楚字迹,不太愿意朗读。但是也眯着眼睛读了起来。捧着书阅读越来劲了,以至于忘记我们之前“每人只读五六行”的约定停不下来了,一口气读完一整页,我和J相视而笑。
我们分享着阅读过程中特别有感觉的句子。在读到“当你面对自己,你用哪个声音?”,冉冉老师的那句“私密的声音虽然与事实无关,但是,当你从自己的内在深处,捕捉到它,你就比较容易顺藤摸瓜,深入到自己的潜意识。”我们产生了共鸣。若想“捕捉”到它,让自己静下来,去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别》中使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个体在他人期望的重重掣肘中的压抑,表现得淋淋尽致。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如是说。
但是聪慧如你,真的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吗?真的能听到你内心的声音吗?
认识自己是人安身立命之源起,也是了解他人的必要步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人最难的就是“有自知之明”。
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这个星球上做短期的旅行,因而都拥有各自的生存方式在经历着。当你真正想要“遵从内心而活”,就不会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扰。所谓多余的事情,就是“想要变得伟大”“想被大家认可”“想拥有更多的金钱”……也就是“想更加怎么样”这种欲求。这样你才能发现人生中重要的事,你真正想做的事。
正如方糖读书会®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也是自己生命旅途的英雄。我们坚信,每一个心灵的智慧都是本自具足的,只需要被唤醒。人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心灵在“ 临在 ”中与人联结。
从来都是喜欢借书阅读的F,竟然强烈要求买下来这本书,觉得读书会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是无法消化这些内容的。
方糖的意象
“ 方糖 ”的这个意象,源于电影《狂爱圣·彼得堡》(《The Stroll》)里的一句台词:“想象自己是一颗方糖,放在咖啡里,咖啡就不苦了;放在茶里,茶也甘了。自己够甜,融在世界中,才能让世界变甜。”
每一位方糖读书会带领人,就是一颗方糖,当他/她融入“ 苦咖啡 ”(喻指真实人生)时,苦咖啡会因为方糖而变甜。同时,方糖由于苦咖啡的浸润,也增添了自己的厚味。
每一位方糖读书会带领人,都需要先找到自己内心的一个生命真实基础点,和自己内在的甜蜜,这样就可以在读书会现场,与读书伙伴一起,透过每一次用心的诉说、聆听、发问、回应,彼此陪伴,彼此支持,共同唤醒我们心灵的智慧和力量。
带领人创造一个安全私密的空间,安放读书伙伴的生命故事;而读书伙伴的人生阅历,也会反向滋养到带领人。
正所谓“ 一人故事,众生故事 ”:我们在故事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更重要的是,带领人与读书伙伴,都要带着“ 安稳 ”与“ 被滋养 ”,回到生命的现场,回到每周方糖读书会之外的六天半里,好好生活,用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