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出身底层,成功逆袭,主要源于3个原则

美国政界有个传统,第一夫人在丈夫卸任后,总会出本回忆录。

其中,有个人的回忆录,非常不同。

预售期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榜第一名;

上市第一天卖出72万册;

上市一个月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

上一本这么火爆的书,是家喻户晓的《哈利·波特》。

这就是,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

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

因为,除了是“第一位黑人总统夫人”之外,米歇尔本身就是个励志传奇。

父亲是残疾锅炉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从小,一家四口没有房子住,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米歇尔不仅考上了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还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然后在一家知名律所当律师。

也就是说,即使没遇到奥巴马,没有成为第一夫人,米歇尔同样会从社会底层,跃迁为主流精英!

要想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就是向成功者学习经验。

米歇尔的成功,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复制,但从她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不断前进的方法与力量。

心眼儿在这本《成为》中发现,米歇尔之所以能走出困境,成功逆袭,主要因为坚持了3个原则。今天,就把这3个原则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的跃迁成长有帮助,尽快找到自己的赛道,积累出人生财富。

巧用负面压力

作为非洲裔美国人,米歇尔从小就感受到来自各方的认同压力。

就连自家亲戚都会因为她“说话像个白人孩子”,而责怪她背叛自己的文化。

生性好强的她并没有在这种压力下,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倔强得“不认命”!

“我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打破偏见,建立起正常的自信。”

正是这种拼劲儿,让她在恶劣环境中,加倍努力学习,成为学霸,跻身精英。

同样的,如果周围人都在否定你,认为你不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我就是他们说的那样,是个废柴,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如果这么想了,那恐怕真就平庸一辈子了。

其实,你可以学学米歇尔,在心里问自己几个问题:

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我能做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只要能在心里持续地问,不断地找答案,然后付诸行动。

现实就真的会一点点地,向着你期待的样子发展。

敢“自毁前途”

当了律师的米歇尔,开着豪车,穿着阿玛尼出入高档写字楼,拥有能俯瞰密歇根湖的独立办公室和私人助理。

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黑人女孩,拥有这样的生活,按说应该知足了。

但实际上,热情外向的米歇尔,根本无法忍受阅读枯燥卷宗,撰写生硬文案的工作。

她辛苦准备了很久的案子,客户突然庭外和解了,她之前的所有工作,就全都白费了。

这一切,让米歇尔无法从外表光鲜的工作中,获得期待中的成就感。

“我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感到非常迷茫。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就像一个极度渴望糖果的孩子,费尽周折后终于拿到奖品,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

怎么办?

“好不容易做到了这步,再不喜欢,也得认头。”

如果她这样想,也就没有后来的“第一夫人”了。

这时,米歇尔认识了来到律所实习的奥巴马。

别看奥巴马还在上学,是她的学弟,却对自己的人生方向相当清晰和自信。

在奥巴马的一句:“我们是安于这个世界的现状,还是努力让世界变成它本该有的模样?”中,米歇尔意识到,从底层到精英,一个人的成功是容易的;而要帮助整个弱势群体走出来,是更困难,却更有意义的一件事。

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自毁前途”地投身到了公益。

她先是应聘到市长办公室,负责社区事务。后来,又加入一个叫“公众联盟”的非营利性组织。作为芝加哥分会的执行董事,从零开始,一点点组建起分会。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政府机构和全国性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

亲手建立起一个生命力持久的非营利性组织,让米歇尔感受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点。

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平庸的律师,同时也多了一位异常出色的政界要员。

很多朋友跟心眼儿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却又没有什么破局方法。只能日复一日地消磨着自己,迷茫且焦虑。

其实,与其将时间、精力耗费在错的事情上,不如大胆计划,勇敢地走出来。

说不定,这就是你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拿回人生主动权

与所有已婚已育妇女一样,米歇尔婚后同样遇到了“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的问题。

甚至,因为对方是一名政客,她面对的挑战更加艰巨、严酷。

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参加面试;

一边办公,一边哄娃;

稍有加班,就得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回家……

濒临崩溃的米歇尔,不仅身心俱疲,而且与奥巴马的关系出现裂痕,婚姻摇摇欲坠。

幸亏,她及时意识到了危机,果断向心理专家寻求帮助。

“如果你觉得一件事对自己不公平,就会千方百计寻求证据来证明,导致自己真的成了受害者。”

但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你就能从被动变成主动,拿回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比如说,米歇尔原来一直埋怨奥巴马不能准时回家吃晚饭,天天等他等到焦躁,一家人不欢而散。

那如果把晚餐时间固定下来,会怎样呢?

问题就转移到了奥巴马的身上:想和妻女一起吃饭,就必须按时回家,否则就只能自己到厨房吃剩餐。

家庭关系,就此缓和了起来!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然后心生抱怨,却于事无补。

其实,只要花一点心思,转换一下视角:分出“哪些是自己可控的”,“哪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然后做好能力范围内的事,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就是胜者!

写在最后

这本《成为》,从米歇尔年少一直写到2017年奥巴马卸任。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值得细细品读。

比如说,今天普通人实现逆袭的3个原则,就非常有启发。

每次感觉沮丧吃力时,不妨拿出来重温下,瞬间会感觉到继续前进的力量!

你是否经历过这种,前途未知、无法破局的困境呢?

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继续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