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又来让我买保险了,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说服我来买他代理的保险了。
3月份,还有一些优惠能给到你
社保保障有限,万一你得了病谁会借你钱
我跟你是兄弟,亏谁也不能亏了你,坑谁也不能坑你啊
我擦,你这强盗逻辑也是简直了。
我不买保险就是吃亏呗?你这就是在拿我一个人坑知道吗?
我和发小二十几年的关系了,从小玻璃弹球一起玩起,我妈妈中午在工厂做工不能回来,他妈妈已经习惯性的多摆一副筷子多拿一个碗等着我俩一起放学吃饭。
那时候,他不会为难我做任何事情,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我上了大学,他高中没上完就去见世面了。
人生有很多岔路,两个人分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也就意味着再也回不到出发的那个原点。
他做“XX保险经理”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工作最大的风险就是几个月内没单子就会被淘汰,所以他压力很大。从熟人下手是他认为唯一可靠且不会被拒绝的方式。
第一次向我推销,我分析之后觉得并不太适合我,因此拒绝了。他显得很不高兴,
这点钱算什么啊,就当帮我一把
我也是为了你好,你们自己考虑吧
就连李嘉诚也买了保险,你还有啥担心的
你们看看,当一个人从一种环境跳到另一种环境,首先掌握的不是底层行业知识,而是一套忽悠人的话术。
我给他几个建议:
1、把保险产品划分几类,要先有对用户的分析,再集中推销
2、比如针对儿童的保险要去儿童聚集的地方推销,游乐场、疫苗接种中心等
3、做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的二维码或者微信公众号去系统分析下险种,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专业度
我给的建议不一定正确,但是换个思路总会比单一方法强。谁知道这次我一问他尝试没尝试这些方法,他就回复了两个字“没弄”
真是应了那句话“道理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世界残酷无比,越来越多繁琐的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唯有坚定的踏出第一步才能让事情本身变得清晰,变得容易。
美国著名作家安·拉莫特有一本叫《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有一个她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岁,第二天得交一篇鸟类报告。虽然他之前有三个月的时间写这份作业,却一直没有进展。当时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未打开的鸟类书籍。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他不知如何着手,简直快哭出来了。后来身为作家的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多年来,安·拉莫特把这个故事谨记在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世界上99%的人,都认为“反正做了也不见得有回报”,于是他们就任由懒惰因子占领心智,在付诸行动之前树起了一道道阻碍。
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的父亲曾经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但是父亲说:“如果这些石头可以搬走的话,那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这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哪里搬得完呢?”有一天,父亲进城买马去了,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她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就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的时间,我们就把石头搬光了。因为它们并不像父亲想像的那样,是一座座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的。"
其实阻挡你的并不是面前一座座难以逾越的石山、土山。
一切意淫的空想、一切嘴上的假大空、一切执行力上的原地踏步都是敷衍。不要说什么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讲真,你的苟且就是你自己zuo出来的。
当行动仅仅是在大脑中打转转,对个人经验的获取、水平的提高、精神的慰藉都没有一星半点的好处。
知乎网友Caun Derre在回答“30岁才开始学习编程靠谱吗?”这个问题时说了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马上付诸行动,应该是这个时代我们最应该掌握的一条生存法则。
有人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怎么行动”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准备的完美无缺,没有瑕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心理学名词“约拿情节”,说白了就是在任何事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这时候,你就要大胆的喊出来,甚至要让一些人听到——
1、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好。——给自己一个行动缺口,快速从0到1
2、老子没这么多观众,谁也不能打败我。——死磕一件事,没点混不吝的精神还能行
那些所谓的“没有准备好”只是你为自己开脱寻找的借口。更多的是反映了自己不敢脱离目前的舒适区,去接受新挑战。
把自己放在一个毫无杂念的环境中,屏住呼吸,用10分钟梳理关于一件事所有的路径和方法,集中1秒倾力开火,即刻行动,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日积月累,你会感受到这会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