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小心不小———读成尚荣《儿童立场》感悟(四)

    很多年以前,曾读过一首题为《走路》的诗歌,内容如下: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

      这对父子所走的路是“直”与“弯”,“捷径”与“延长”的统一体。行路人若是笃定目标,定是要寻找到触及目标的捷径,他们心无旁骛,就可以把“弯”路走“直”;而如果散步者是随心而行,尽收路边愉悦风景,自然,这赏美乐美之路,就越长越好!路在父亲的眼里,是“赶路”,当然定向于速度的快慢;路在“儿子”的眼中,是一个亟待发现的世界,其间蕴藏着丰富的的秘密,一棵向上生长的小草,一只飞舞在花丛中的蝴蝶,一排静默的大树。善于探索的乐趣,是要延长的路。

    这首富含哲理的小诗,得到很多老师偏爱。于是这首诗便演化成为一道给材料的作文题。命题的老师,从诗句的内容,引出话题,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人生感悟。

    我没有看过学生是如何完成这篇作文的。但这首诗,引起我的兴趣原因是:诗中独特的儿童的视角,鲜明的儿童的立场,以及令人振奋的儿童的哲学!它们与成年人的世界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再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其中关于“儿童哲学”的有这样的表述:

      我以为“儿童哲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的内涵:第一,儿童哲学是“儿童的哲学”;第二,儿童哲学是“关于儿童的哲学”;第三,儿童哲学是“关于儿童哲学的教育”。

  “儿童哲学”是“儿童的哲学”,加了一个“的”修饰限制,这里的“哲学”是儿童专属的,与成年人的世界是有区别的;“儿童哲学”是“关于儿童的哲学”,表明这里的哲学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儿童哲学”是“关于儿童哲学的教育”,这里的哲学与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联,我们就需要有行动力的体现。

    还是回到《走路》这首诗吧,同样的路,在成人与孩子的眼里,是“直”与“弯”的一组反义词,是透视思维方式而生出的“捷径”与“延长”的判断结果。假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不断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允许儿童自身哲学不断完善,那智慧的光芒,会让我们与儿童的心灵世界一起成长……

    《走路》这首诗的其他诗行,又让我陷入思索:

                    当我的左脚, 

                    踩住右脚的鞋带 ,  

                    我的身体就倾斜了 。

                   原来自己也能  , 

                      把自己绊倒。

  看来,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不能只为了把“走路”变成“赶路”,我们需要有驻足停留的时刻,我们需要有发现孩子的成长的儿童立场,我们需要有审视自己,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我们需要有儿童立场,去和他们一起把路走长,在弯路上看我们以前不曾关注过的那片云彩,那片跃动的树叶,那一声婉转悠扬的鸟叫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