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阅读的书籍是李忠秋的另一本关于思考力的书《透过结构看世界》,主要讲的是利用结构视角去看待事物,能够更容易把握事物本质,化繁为简。
透过结构思考力可以迅速地了解事物的全面、本质、内外部关系、发展趋势,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把事情做正确。
我自我的局限:思考结构(思维方式)存在偏差,阻碍了人们的视角
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问题,人们对它的描述、见解,很少有一致的时候,往往是众说纷纭。这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识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导致我们对待同一事物、同一问题解决也不同。
标准(即心智模式)不同:人们头脑中早已形成对事物判断的标准。
思考结构常扭曲我们所见:思考结构是隐性的,往往不易被察觉;思考结构往往是不健全、不完整的;思考结构很难改变。
习惯了某一个思考结构就会从某个特定的视角审视问题,其他的视角和思路就会被切断。
我们看待问题基本上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需要跳出来站在山外看此山,看法又有不同。更能够把握事物的全貌,剖析具体事物的内部结构,达到高效分析问题。
利用结构思考力的三层模型:
一、隐性思维显性化
二、显性思维结构化
三、结构思维形象化
一、理解——隐性思维显性化:觉察并评估自己的思考结构
案例一:解决储油罐和管道冲突
一家石油公司遇到重大问题:一个储油罐建在了要筹建的输油管道上了。大家经过会议反复讨论,最终提出了三个方案:1. 用大型起重机把储油罐移走;2.把储油罐拆掉,在其他地方重建一个;3. 改变输油管道的建设路线。经过分析又觉得三个方案都不可行:方案1风险太大,方案2、3成本太高。
第一步理解,即觉察自己和他人思考结构的存在,然后评估这样思考结构是否符合现在的客观环境;将日常生活中不曾留意的思考结构显性化,即做到隐性思维显性化。
看完《结构思考力》,能够深刻意识到结构思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无意识的选择习惯(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这一步是觉察并评估自己的思考结构。
二、重构——显性思维结构化:理性干预思考结构
怎么办呢?后来有人提议:“可不可以在储油罐周围建一个填满水的大水池,然后把储油罐放倒在水池里移动到合适的地方”。最后用这样一个新颖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了。
(前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分类并不清晰,可以重新划分为储油罐和管道两个方面,在继续利用金字塔结构进行分解)
第二步重构,当现有的思考不能符合客观环境时,我们需要针对眼前的问题或决策重构一个合适的思考结构。这个重构的思考结构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和决策,即做到显性思维结构化。
通过上一步觉察并评估当前的思考结构。如果结果是认为现有的思考结构是不健全或不符合客观环境的话,就需要继续对它进行重构。
三、呈现——结构思维形象化
第三部是呈现,当我们已经重构出新的思考结构后,需要运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现有的思考结构,从而更直观地让自己和对方能够理解,即结构思维形象化。
整个过程中,三个步骤是不断循环进行的。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帮助人们察觉并改善自身思考结构的思考艺术。通过结构思考力的‘理解、重构、呈现’的方法循环利用,我们可以从结构的视角更全面、清晰地看待和认知事物,有效的改善思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