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初識簡牘

一,翻开简牍面纱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文字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也就是说,简即竹片长文书,牍即木版短文书。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简和牍除了有材质上的区别外,在尺寸上也不同。简多是长条形,长度大概有6厘米到10多厘米之间。但宽度则1厘米都不到。也就说,在不到1厘米宽度的竹木片上,要写一行字,有的甚至是两行字,两边还有留白,可以想象古人当时的书写难度。

      经过测量,这类字仅为0.2cmX0.5cm大小,这是大多数“简”中的原始尺寸。各时代所用简的尺寸不尽相同。每枚简上书写一行字。也有少数简加宽约一倍,书写两行。很多枚简用麻绳或丝绳编连起来,叫做"册"。一般编2~5道。书写时大多上下都留有少许空白,这也是纸质文献天头地脚的雏形。

      “牍”上的文字会出现多行,比如宽度为2cm的木板上要写四行字甚至五行字。每个字仅有0.15cm的大小。如米粒般大小的字体,用笔墨书写出来,真感叹古人的神工巧匠之作了!

这是写在牍版上的文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汉简书法的足迹

    早期汉简书法,尚有篆书遗韵,字形趋于方扁,笔画已有波挑,古隶形成。

    西汉前期,汉简已从古隶完成了到隶书的“隶变”过程,汉字完成了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

      西汉晚期,汉简用笔灵活,提按自如,已从草隶中孕育出比较成熟的章草。

    东汉前期,汉简草隶中的提按转承行笔变快,连带映衬笔画已初现端倪,行楷呼之欲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汉简书法是对秦隶的发展,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是基于秦简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汉简用笔率意天真, 颇具天然趣味。笔画粗者特粗,细者极细,其摆字布势,结字点画,均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这种藏于字里行间中的强烈反差,不仅没有丝毫视觉不适,相反,这样的反差所产生的节奏感,极具空灵质朴,耐人寻味,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无上佳品。

楚简

这是郭店楚简。度娘说,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发掘出804枚竹简,墨迹清晰。

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艺术感极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简帛

这是汉代的简帛书。在所有简牍出土中,简帛书的出土最多,因此我们见得也最多。汉代官方字体最早是篆书,后来隶书蓬勃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简帛是竹简与帛书的统称,亦作竹帛,古书中所言“书于竹帛”,是在古代中国人书写所用的主要材料,直到六朝时期才完全为纸所代替。现代所称的简帛多是出土文献,概可分为书籍与文书两类。

秦至汉初的简帛多为隶书,但篆意较深,是秦篆走向汉隶的过渡型态。

简帛书籍多见通假字。例如周易经文中的卦名便许多通假,且今本都是本字,帛书的都是借字,并无深文奥义可寻。

又多同义字,这种情况在传世文献中亦可见。

秦简

这是里耶秦简。度娘又说,2002年在湘西龙山县城的一口古井中里出土发现了秦简。里耶秦简内容多为官署档案,被誉为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的“最伟大发现之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临习汉简体会

    以上对简牍书法的初识,乃简牍书法史的冰山一角。但揭开一隅,有益于我在读帖和临帖过程中更精准地理解古意。

    了解简牍的历史,就像读懂了一个调皮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就不再奇怪和揣测。有了理解便有了“心有灵犀”,也就有了“见怪不怪”和融会贯通。跟古人同呼吸,就不再怪怨那一撇一捺的怪诞了。

    翻阅《居延汉简》和《武威汉简》,能清楚地感受到其结字之法引源秦隶,所谓的“蚕头护尾”的波画已经初见端倪,只不过此时的波画还没有东汉正体隶书的波画那般规范和个性化。而是保留着过渡时期的某种随意性,正是这种“随意”,让我更加迷恋对它的探究。窃以为,简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自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由”之一,表现在其线条上。有些许的“不规范”、“不标准”,但这正是其自由特点之所在。也是我喜欢汉简的最初之因。

西汉简书没有东汉正体隶书笔画那样严格的藏头护尾,起笔收笔较为随意。后世所称的藏锋也好,回锋也罢,在西汉简书中均无定法,非常灵活。我在临摹过程中,重点去体会古人的那种“身在山中不见山”的洒脱与气概。

其实,竹木简原本是最不自由的,那么窄,那么挤。但在书写时,书者却游刃有余,横向转折几番后,遇到竖、撇、捺,但凡可以舒展的笔画,它们就放松甚至放纵地舒展出去……就像飞鸟在忽闪几下翅膀后飘逸的滑翔,也像滑冰者猛划几下冰面后尽情的滑行。

      然而,简牍的 自由不是随时随地的自在,而是在规则之下,方圆之内,有张有弛的节奏,有静有动的感觉。八仙过海自有法度。

书法之道,又何尝不是做人之道!

另外, 从汉简的线条上看,一反汉字笔画中横平竖直的常态,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节奏感。我体会,在临摹的时候要把握好两种节奏变化,一个是线条本身的轻重粗细带来的节奏变化。一画之内,起伏跌宕,如何让其在起伏中寓于稳健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波磔是自然书写而成,是气息带动而成。古人那种“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 宋.高登《送太元》]的气势,贯穿于在字里行间。二是不同粗细的线条组合之后,字势节奏的变化,大小如何搭配、线条与墨色如何相安谐调,都是书家要考虑到的。

“自由”之二,是指汉简体势的自由。汉简的结体与笔画,有许多于我们今天来看,是非常难以接受, 或者说从未敢想到的。我将这些笔画称之为汉简中的另类笔画。它主要表现在长横、 长竖、长波和长捺,以及少数重复性笔画,如三点水、四点底等笔画中表现得最多。这本来是笔画表达的自由,但因为其属于另类型笔画,其直接影响文字的体势,如《居延简》中的“年”、“之”《银雀山简》的“举”等字之末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汉桓帝延熹元年(公元158年)的《甘谷汉简》,风格秀逸飘洒,笔画左撇右波,字形宽扁趋横,是分书气息。其中“年”字的横画末笔的竖弯处,就竖笔余力向右顺势铺毫,展出一个很长的捺画,逆入起笔,平出回锋,末一横之波磔,姿态婉妙,势刚力柔,“蚕头燕尾”,兴味绵长。捺画的夸张,长竖的放纵,即是意兴,亦是匠心。每行各为气势,又互为照应;这一行此外字形如小,那一行彼外字形必大;此行横生波磔,彼行竖笔直下,这些飘逸、极具装饰性、 戏剧性的笔画, 让我们看到西汉简书的自然灵活、 丰富多变、潇洒自如,形成了汉简书法妩媚天然,生机蓬勃的风采神韵。

“自由”之三,就是章法上表现出的潇洒风度。原本一枚竹简只写一行(大多数竹简都成此状态)文字,但当人们无意中在较宽的竹木简上作两行、三行书写的时候,人们发现,字势发展的空间变大了, 文字表达的自由度也更强了。于是, 就有了布局的遐想。出现了疏与密、黑与白、松与紧、粗与细、繁与简等诸多潜在的美学要素与艺术水准,以此而形成的了汉简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什么简牍字形多呈扁平形呢?这与当时的书写材料有一定关系。西北汉简都是选用较好的材料加工的,因为限于材料和便于携带、收藏、展视等原因,所以在制作时尽量作得窄小轻便,才适合 实用的要求。由于材料的限制,简牍的书写者别具匠心,使字迹尽量横向发展,左掠右波,极力行舒展之意,使结构紧而不密,疏而不松。这样一来,既节约了书写材料,又创出了隶书的独特结构。一种新的书体的形成必然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影响。

    “自由”之四,就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历代的书法艺术,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工匠和从事劳动的人们留下来的。简牍书法,正是当时参与书写活动人数甚众的普通者所为。与官方铭刻体相比,简牍书法在日常应用中,生气活跃,自由流动,呈现出多样书体,多种书风。也是文字在实际应用活动中,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频繁,最为普遍广泛的书写形式。因为简牍的记录等实用性要求,古人在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状态下书写。所以“快”才是那个时代书写的常态。这就是汉简书写中要保持一定速度的道理。       在汉初已有职业抄手。例如马王堆帛书的《黄帝书》、《老子》乙本、《周易》经传、《相马经》、《刑德》乙等,皆出自同一人之手。这些来自民间和下层千百万不知名的书家所创立的书法艺术成果,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永恒的生命力。随着历史年代的推移,越显示出它艺术的可贵。

      汉简书法的书写意兴最为流露,最为浓烈,运笔灵动活泼,随意挥洒,轻松自然,笔姿横生奇态。加之汉简竖长的简形,竖写的顺序,偏扁的字形,趋横的字势,形成了它竖为贯通,横为联络,既为均齐,又置错落的独特格局。

  简牍书体具有率意外露,以拙生巧的内涵。率意是简书的灵魂,从艺术美的角度来看,率意虽然与当时实用有关,但它所形成的艺术上的自然情趣,是无意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严谨、装饰、整齐是种美,是作者审美观的自然流露。书法的形式美到魏晋、隋唐则成为一种着意追求的境界了。西北汉简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并非任何个人所能独创,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由各种因素互相配合所产生作用的结果。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总是和其它艺术门类息息相关的,有着血肉的关系。

      我们学习简牍,学的就是这种节奏、这种感觉,而不是复制那些独特的笔画和符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5,543评论 1 3
  •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而兴,西东汉之间有一个短暂的新莽时期,历时400年,经三个时期:西汉(前...
    书仆澄心阅读 668评论 0 1
  •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
    淡然5778阅读 1,764评论 0 2
  • 题头照片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在上个世纪末给我开办的书店题写的牌匾,“汇文书店”这四个字就是用隶书书写的。...
    大珊老师阅读 3,433评论 9 48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549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