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做菜。其实,这事算不得是迷上的,原本就爱吃,只是从未曾吃上做过功夫,却总想着有一天我要做出来。我总觉得“做”是一门有情怀的东西。这情怀也就听着高尚,这事的目地一点不高尚,只有标签,俗世的很,只为一种风采。
小时候,家乡中记忆比较深的是两道菜,一道是炒年糕,这道菜之所以记忆尤深,是因为做年糕时通常是在节日时节,具体什么节日我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到了那时节会很热闹。小伙伴们会在一起玩耍,将年糕拿在手中,一边跑,一边嬉闹,一边吃年糕,吃到嘴中的年糕,特嫩,黏糊糊的,嚼不烂,口中满是糯米的味道,。
年糕也就刚做出来的时候不加作料干吃才有味道,过了一点时候,年糕就会变得发硬,生吃不得了,除非用水煮,煮过之后还不能拿在手中,需得用一根筷子插着吃,味道虽是相似的,感觉却大为不同,怎么吃都不好吃。再过段时间之后只能炒年糕了,那味道我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小时候吃年糕欢快的感觉,吃起年糕有种快乐。后来被爸妈带了出来,初中的时候我妈做了炒年糕,有记忆在脑里,到底是不是那种味道我不晓得,可至少对了我的胃口,自此还是爱吃起来。原本一直是我妈做,后来有时一人,就动了心思,自己做。
我小时独爱吃炒菜,说不出什么原因,只是觉得菜非得炒着才能好吃,并且汁水一定不要多,多了就不好吃了。初次炒年糕的时候,我倒了油,直接就将年糕下锅翻炒。我见过我妈炒年糕,通常都是先放菜的,菜炒熟了过后,锅里头就算不放水,都有水,感觉很糟糕。最糟糕的的是,我妈抄一道菜,同样的做法,每天能做出不同的味道来,汁水多少还不相等,有时多,有时少。我说过我妈,我妈不给解释,只说,“抄那么多年菜了,要你教?”所以初次炒菜,我自然是按照我认为的方法来。
年糕下锅之后,翻炒了很长时间,锅中的油要是干了,我就加点油,直到年糕变得金黄还带点黑,我才认为年糕熟了,开始放菜。又是一通翻炒,不时加点油,油也不加多,怕汁水多。等到认为菜熟的时候,按我妈教导的,最后放盐和味精,出锅。一盘炒年糕黑黄相加,一点汁水都没有,那种味道……只得说,此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吃菜虽然不好汁水多,但是一定要有一点汁水是最好的,那点汁水我认为是一道菜中的精华部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则是因为我爱吃拌饭,加点汁水放进米饭里头,一碗米饭不要一点菜,我都能吃得干净。所以在我理想中的丰满的炒年糕,最好是有点汁水却不多的。
有过一次经历,自然有第二次,第二次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气。这次,我按照我妈的方式来的,先放油,再放肉,然后放菜,最后放年糕。顺序很正常,可我初时炒菜最难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错估了炒菜所需要花费时间。那时候我看了《红楼梦》深知好事多磨的道理。心想,一道菜弄熟弄好吃,是不容易的,不容易的事情一定需要好长时间。可事实则是,炒菜对一部分人来说真算不得是好事,有些菜过程真的很短。当时我炒年糕还没有大小火之分。于是我一直开着大火,抄阿抄的,等菜叶黄了,放入年糕,又抄阿抄的……最后收尾,出锅,那味道……勉强吃得下,吃多了绝对出毛病……
我就很干脆的认为自己炒菜没有天分了,直接就放弃了。那时的我哪知道,越是“用力”的人,对正刺激的需求就越高,越不能忍受暂时的反馈,放弃是必然的。
重新捡起来,已经不知道是几年以后的事。再做这道炒年糕是为何也不记得了,只是做这道菜前,我观察了母亲很多遍,认为自己记得了每个大步骤了,于是我开始做。我认为自己是学到了,可味道依旧差的远了。原因则是,我不注重细节。因为懒,放弃了葱,姜,蒜,这些必备的东西。因为心急,不等锅热,油热,就把菜放到了里头。这些种种的小细节一样未作全,味道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我做出一道完美的年糕的时候,我已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变迁和成长。
有些时候会做一道菜,别的菜你也就会做了。我按着炒年糕的方法,我学会了很多种菜,每道菜也都有滋有味的。
我想,假如当初,我不能在最初的炒年糕上坚持下去,我永远做不出任何一道菜。我又想,穷人愈穷,富人愈富,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又遗憾,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也庆幸,我明白的还不算晚。
……
喜欢的第二道菜,只能用时过境迁来形容。没具体的菜名,硬要说,就是豆瓣酱蒸肉馅。这道菜,我现在写起来也是留着口水的,很难形容那是种何滋味。我只记得,浮在豆瓣酱之上的肉沫特别好吃,底下的豆瓣酱,用筷子粘上一点,掺一点伴在饭里头,就能咽下三口饭,特别的滋润。
其实,去年年底过年,在家吃过这菜,同是奶奶做的,也是同一道菜,我以为自己会和小时候一样喜欢,可吃起来,味道却是大不如前了。
虽然我吃得最多。
那时候我没多想味道是怎么不同的,只是单纯的觉得不怎么好吃。只认为是人大了,胃口变了。
后来,回想起来,方才得知,只因儿时不常吃肉,逢上赶集,我奶奶或许会买上点肉,还不定每星期都有。肉末配上豆瓣酱这种原本就下饭的东西,味道自然是极为滋润的。
那道菜的味道,只是记忆中的特有时候才有滋味。
炒年糕,豆瓣酱蒸肉末。一道时光,一道成长。
此中到底是何滋味,如人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