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为什么要读书》
文/踩到猫
在我上学的时候,有听过一条很有趣的段子。大体内容是:上街买菜不需要用到函数啦;平日说话不需要用到文言文啦;上层楼梯不用考虑空气阻力啦;诸如此类。认为读书没有实用价值、读书不能创造物质财富之类的“读书无用论”。
既然读书无用,那么人为什么要读书?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人们在事物见解上的不同,是因为对事物的解析程度不同。”由此一来,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对于梵高的同一幅画会有不同程度感悟。在有的人看到一堆色彩涂抹,有的人却看到梵高坎坷的一生。
所以,千万别相信“读书无用论”。在我看来“读书无用论”源于一个精神文化贫瘠和一个精神文化丰富的两人同桌而谈时所流露的嫉恨。
书读得越多,自然也会赋予我们多方面解读事物的能力。见识的越多,我们便越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看待一件事。以及捕获到更加生动的表达能力。与人相谈时,语言表达得越是精确,与其思想交集便越是微妙,情感、认知上的共鸣就愈发强烈。所以,多读书可以在我们“好看的皮囊”上镶嵌一只“有趣的灵魂”。
在最近读的《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中已被村上春树那对于人物心境想法的刻画手法所折服。当然,村上君可以问鼎“世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的缘由里,一来得益于村上君人生丰富的阅历;二来归根于他(或是中文译者林少华)对文字近乎完美的拿捏把控以及对于微小事物敏锐洞察与奇妙联想。
钱穆先生也有这么一句话,人若是厌倦工作、感到生活无趣,大都因为读书少,自身文学修为不够。
是的,我认为厌世之人的根基两方面,一种是已然洞悉万物轮回、世事变迁本质的智者,睿智无比;一种则是过度侧重物质生活、私情肉欲的愚者,消躁至极。
暴发户纵使物质生活丰盈。却不能掩盖身上粗鲁、庸俗的铜臭。这正是因为自身素质与修养不足所致的缺失。
所以,人一定要读书。并从书籍的智慧结晶中提取、掌握独立思考和分析事理的能力。读书,这种传承文明的方法,兴许就是人类从不起眼的动物种群逐而进化为地球统治者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