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悲喜人间

《大地》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创作的长篇小说,1931年发表,193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之后她相继创作了《儿子们》和《分家》,合称《大地:三部曲》,并凭借此长篇小说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她的作品和取得的荣誉褒贬不一,但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甚至有人推荐应该先读《大地》,再看《活着》。

我是几年前看的《活着》,这两天读了《大地》,强烈地认识到美国人写中国人和中国人写中国人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无所谓谁的刻画更准确,都是写的鲜活的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思考的话,我建议还是先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再去看这两本小说。

《大地》以20世纪初保守、颓废、动荡的旧中国为背景,小说主线讲述的是贫困农民王龙如何依靠土地实现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副线讲述的是王龙身边的女人们如何在封建父权制度下求生存的悲曲人生。

一喜一悲,冲淡了喜的程度也缓解了悲的疼痛,这大概就是《大地》读起来不及《活着》那么悲苦的原因。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悲喜彼此纠缠、相互转化的过程,每个家庭都是权衡得失、调整取舍以追求动态平衡的共同体,而每个社会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迭代升级过程。

王龙的一生是悲喜交加的一生:他爹终于存够了钱给他取媳妇,是喜,却没有条件让他选择漂亮又清白的女人,是悲;他的女人聪明、勤劳、顾家,是喜,却性格寡淡、不漂亮,是悲;他生了三个又俊又健康的儿子,是喜,却有一个傻女儿,是悲;他有一双好父母,是喜,却有一个坏叔叔,是悲;他的钱、田越来越多是喜,却历经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多次打击,是悲;他勤劳善良、恪守底线得到乡亲的爱戴,是喜,却不得不受礼数、乡俗、社会形势的胁迫,是悲……。

在那个男尊女卑时代,王龙身为男人,都是悲多于喜,何况阿兰、荷花、杜鹃、梨花她们这些女人们,谁不是悲多喜寡的一生呢?

阿兰,因为饥荒,几岁就被自己的父母卖给了黄家做丫鬟,又因为人长得不漂亮,性格不活泼,反应不灵活经常像牲畜一样被鞭打,被欺负。好不容易嫁给了一个勤快、老实的男人,眼看日子越过越好,又生了几个漂亮、健康的儿子,却遇到天灾,险些饿死,举家逃难到南方靠乞讨艰难为生。靠着她的聪明和机智,在抢大户的行动中她抢到了让王龙发家致富的财宝,这些增值的财富最后却成了让男人轻视她的资本,果真是男人有钱就变坏,自古不曾有例外!

阿兰是一个勤劳、坚韧、聪明而且有见地的女人,可是她从不知道自己的可贵,也从没有看见过自己、关爱过自己,她一辈子都在为人女被卖,为人奴被打,为人妻被嫌,为人母被忽视,直到她死了,那个她为之贡献一生的家人们才感觉到她的重要,但这份重要不是身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被尊重的人的价值,仅仅是没有了她,他们的生活暂时性地乱套了而已。

是不是很可悲?

最可悲的是,最后她死了,她的墓是比王龙和他爹的墓低一些的,跟老秦同一个高度!

在父权社会里,女人与奴无异!

荷花与杜娟是另一类女人的悲!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出身不好的女人,被卖为奴、为妓似乎是社会常态,像荷花、杜娟、梨花皆是这样的命运。

像她们这样有点姿色的女人,总是能发挥特长迷惑某些有资本的男人,在被他们宠幸的时间里疯狂地享受本不属于她们这个阶层的福,拼命地捞取失宠后能继续生存下去的资源。

她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男人,所以她们多是机智的,极善于随机应变、察颜观色,给男人一种温柔、乖巧的假象,但是对女人,尤其是“情敌”或“潜在情敌”,那她们的手段真叫一个“快、狠、准”!

这些人有太多的伪装色,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在父权社会里,她们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了自己,而是失去了扎根大地的能力,丧失了对抗风雨的信念,不得不成为男人身上的寄生虫。

其实,女人不是一种姓别,而是一种处境!

尽管她们拥有子宫,却没有让子宫生存的资源。

那个时代的女人没有选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其实,农耕社会,儿子一样是压抑和懦弱的。

有别于海洋文明和草原文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是必须依赖年轻力强的身体和敏捷创新的精神才能保障种族的延续。

农耕文明是保守和固化的。

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源是土地,而土地是有限的,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而且逐辈递减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和生产经验,儿子们必须在父母面前博一个好印象,孝是最优的生存之道,久而久之,祖先崇拜的基因被不断强化和传承。

生物学家普遍认为男人的进化是是落后于女人的,进化程度越高的物种面对冲突时表现得更冷静更沉得住气,比如女人之间的斗争,通常都是玩阴的,甚至可以计较一辈子,但男人就不同,哪怕是父子,争斗起来也是心机打底,勇猛开路。

王龙的大儿子,觊觎老子的女人荷花,于是赶紧把他发配到南方,不到母亲去世都没有回过家;

二儿子为了弥补出生顺序上的劣势在做人做事上处处朝着父亲的最高目标积极迈进,连找老婆都效仿父亲;

老三,也是最小的儿子,本是最爱宠的,可惜他有点恃宠而娇了,居然看上了父亲看上的女人!

他如何争得过手握财富的父亲呢,虽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不怪他,毕竟太年轻了!

他还不知道:一个男人真正的年龄是与他的财富成反比的!

王龙洞悉了小儿子的心思却还是要了梨花,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作者拿梨花的话“年轻男人没有好的”来遮羞,有点欲盖弥彰,老男人毕竟也是男人,只是通常情况下,会比年轻男人早点死罢了。

也许这个情节无需深究,仅仅是小说艺术化的处理,总之,王龙用这一招就让老三认识到谁是老子,谁是儿子!最后只得无奈远走他乡。

无防!暂时的成败无需计较,时间永不停歇,儿子终会长大,老子终会死亡,下一个故事就交给儿子们去续写吧!

至此,《大地》,终!

《儿子们》正蓄势待发,准备冲上属于他们的历史舞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