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再次踏上回家之路,随着车轮骨碌碌向前,窗外风景呼啸而过,不禁感概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抬眼间我已过半生,猛然发现眼前的家乡与小时候记忆中的样子不太一样了。马路旁一排排绿树像幻灯片一样,一页一页打开,把我的思绪也带到童年时光。

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乡下,那是个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年代,小村庄就是我和小伙伴的全部世界,我们的世界就在眼前,走的最远的路,就是通往3公里外的小学,我们每天也向快乐自由的麻雀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里。路边的风景随着四季交替也不停的变换,然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马路两边有大片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花田,蜜蜂嗡嗡的采着花蜜,我和小伙伴沿着路边的菜地,折断几根菜杆剥去外皮,吧唧吧唧嚼了起来,香嫩清脆,清凉微甜的汁水沁人心脾,后发现主人过来了,我们倏的一下全都逃走了,只听见主人在后面气急败坏的说“一群小馋丫头”,我们毫不在意,哈哈大笑。

但一到下雨天,那条布满脚印和车辙印的土路,雨水混着泥土的泥泞粘在鞋底,如果走的不巧,脚拔出来了,但鞋子还陷在泥地里,小伙伴们轰然大笑起来,我非但不生气,也一起笑起来。

最喜欢的就是每年学校组织的清明节扫墓,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好一朵小白花,整个学校依次排好队伍,浩浩汤汤,虽然还是踏上那条熟悉的土路,但我们感觉要进行一次远足,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便开始前所未有的激动,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像烈士们献上自制的小白花,鞠躬唱国歌。直到老师说活动结束可以附近活动,我们又像放飞的小鸟欢快的在长江边跑来跑去。看那川流不息的长江,一直绵延到天的尽头,那时的我不知道长江的尽头在哪里,只知道那是个很远的地方,一个做梦都不可能到达的地方。那时的日子虽然不富裕,能吃苦也挺乐观,纯粹而幸福的快乐。

秋天是农村最忙的时节,金灿灿的稻穗压低了腰,每家都忙的不可开交,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后,就会去地里帮忙,捡稻穗,帮着大人运稻子,在田埂上欢乐的忙碌着。

天气好的时候把稻谷摊在院子里晒干,在装进蛇皮袋里,一袋一袋堆的在墙角,等着生产队长通知收粮食。每个到这个日子,家家户户都把一袋袋稻谷搬到板车上,心里计算着大概能卖个啥价钱。沿着这条满是车辙印的土路,父亲弓着背拉着板车,我在后面奋力推着,来到集中卖粮食的场地,当一袋袋粗重的粮食过完秤时,换到几张半新不旧、大小不一的纸钞时,村里的人脸上都洋溢着纯朴的笑容,因为这些不仅是一袋一袋的粮食,更是一代一代人的希望。

等到我上了中学,农村的条件也渐渐好了,门口那条土路经过翻新变成石子路,每家也安装了自来水,安置了电器,课本里所描述的城市和风景在能在电视里看到,那一幅幅似曾相识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里,想着什么时候也能亲眼目睹大城市的繁华,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看看“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是怎样的曼妙,想着快点长大,能走出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高中时那条小路已经又重新修缮了,重新铺上了新的小石子,父母给我买了自行车,在每天在滚动的车轮下,石子路发出“沙沙”声响,让我去更远的县城,见识了城里人到的体面和自信,见识了乡下没有的餐馆与娱乐,一切都是那么多的新奇与羡慕,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好奇与渴望了。

高中毕业,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去见识大城市了,像只长大的小鸟,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独自一人离乡背井,内心虽然有慌张但更多的是兴奋与满足。父母送我那条石子路的尽头,他们用力挥舞着手,直到我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也看不见那条石子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才真正体会离别之情。

那时总盼望着放假,能回到我熟悉的家乡,再踏上那条石子路。当时只有绿皮火车,节假日回家时,有时连座位票都抢不到,背着行囊,挤在逼仄的过道中,随时避让买零食的小推车,或者打扫卫生的乘务员,但当时觉得只要乘上车,每前行一分,与家的距离就会更近一步,除了有一丝旅途的疲倦,内心是纯粹的喜悦。

但后面再回去,村上的小伙伴们都已碰不到了,因工作、城市等原因大家都相隔一方,或者已经出嫁有了家庭,常年碰不到面,再见面也话题也就少了,再也没有小时候那样开心的笑。因为都长大了,有着各自的生活和追求,烦恼和悲伤。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会散了,如同晨雾一样随风飘去。因为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唯一等你的还是那条石子路。

后来我在城市中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而我的小家变成了我全部的世界,早已没有当初的新奇与激动,忙着应付生活的琐碎,工作的烦恼,似乎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电话成了是我了解家乡、回到家乡的沟通工具,对家乡也渐渐没那么依赖了,虽然交通越发便利,但门前那条石子路似乎也离我原来越远。

每次过年过节拖家带口回到家乡,孩子对乡下的菜地,养的鸡鸭鹅,无不感到新奇,在石子路快乐的追逐 ,就像我儿时对大城市充满着新奇。人总是忽略已经拥有的东西。等到假期结束我们离开时,母亲便会搬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米、菜籽油、猪肉、鸡蛋,一早去菜地里挖的蔬菜,满满的几大包,我直呼太多了,车子装不下,母亲不信,偏要自己去装,左挪又塞的装了满满一车。我知道那时是母亲对孩子的担心与宠爱,她们总是担心我在外吃不好,不会照顾自己,因为在她们眼里,我始终还是个孩子。等他们再送我到门前那条石子路时,我从车窗里看见他们的身影越发的苍老了。

如今自己已过半生,孩子也长大了,看着孩子背着包裹,拿着行囊,继续步入求学之路,朝我挥手告别,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间感觉到孩子真的长大了,已离我而去,我再一次感到了离别之情,是否我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父母也是像我这样不舍与感伤呢?

如今父母却越发的孱弱,生病住院已是常事,近两年频繁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踏上门前那条熟悉的石子路,远远的看见年迈的母亲坐在轮椅上,孤独的坐在马路边晒太阳,一辆轮椅,一根拐杖现在已经成为她最依赖的东西,似乎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看见我从车子里探出脑袋叫她,她那皴红的脸庞上的皱纹立刻向上飞扬,浑浊的眼神也明亮起来了,急忙向我招招手,黄昏下,夕阳在天,人影在地,我陪着母亲沿着石子路一小步一小步的走回家。现在的母亲正如而儿时的我,小村庄就是母亲的世界,她的脚步能丈量最远的路就是那条石子路。

父亲年老体弱,可偏偏闲不住,虽然现在没有田地了,每到种菜的季节,便跑到自家菜地里播种浇水,劝说无果,他们跟土地接触了一辈子,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便是庄稼人的执念,也算是内心一种信仰。但每次能吃到他们种的蔬菜也算是一种幸福,我知道这是他们给能给我最好的一些东西,只期盼他们健康一些。

父母的身体虽然孱弱,但每次我要回程时,他们仍颤巍巍坚持送我到家门口,叮嘱着开车慢一点,到家打个电话。我点点头,让他们赶紧回去,他们却一直看到车轮踏上石子路的尽头才转身。

小村庄离我越来越远,它好像从来没有变过,但也感觉都变了。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被岁月染了颜色,快要认不出了。虽说现在物质丰富了,但内心却被成年人的疲惫填满,回望过去,能留住的美好回忆实属不多,还好在如今能把这份儿时的快乐回忆想起来,诸诉笔端,在以后的漫漫人生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留存心底的美好时光,等到发疏齿落时再回味咀嚼,一定会让我脸颊上的褶子填平一些吧。

回首半生,兜兜转转,就算走了千万条路,看过不一样的风景,见各式各样的人,见过万紫千红的事,但最终都要回到自家门口的那条路,那里是牵挂也是责任。所以人越往后走,越要渐渐接受自己的平凡与渺小,做好应该做的事,实现自我的快乐,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成长必经之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