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茜
当我从那些年轻妈妈、垂暮老人手中接过孩子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我每天拥有的不只是这些可爱的孩子,还有那些家长的信任之心。我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不经意间就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所有的付出。
在工作中,我把年轻的家长当朋友,可以轻松、融洽地相处;视年长的家长为长辈,可以亲切、自然地相处;如果说有秘诀,那就是宽容大度、以诚相待,最终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小a的妈妈
我班有这样一个小女孩,不知何故,原来的活泼开朗消逝,上课走神儿,下课自己默默趴在座位上,早上天天迟到,家庭作业几乎不写,长长的头发也无人打理早已成了个“球儿”。我不知道原本好好的孩子怎么成了这样,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想到和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多次联络,孩子妈妈的电话打不通,爸爸的电话关机。
为了掌握孩子的心理,我利用课间时间多接近她,多引导她,与孩子建立“秘密互换”的游戏。起初,孩子不愿意说话,我看着她嘟着小嘴低着头,蓬乱的头发遮住了她的大眼睛,我拿起梳子轻轻地帮孩子梳了一个高高的马尾辫,拿起镜子给她照了照,不时夸赞真是漂亮!这时,孩子眼角湿润,礼貌地说了句:“谢谢您,老师!”
我摸着她的小手,和她慢慢交谈,从“秘密互换”中,我了解到了孩子的父母离婚了,孩子的妈妈是外地人,目前没有工作,这几天带着孩子出来没租到合适的房子,俩人睡在马路边。听了这些,我一把抱住了孩子,告诉她别害怕,有老师保护你!孩子听了我的话好像有了动力,她擦了擦眼睛告诉我,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
放学了,小a的妈妈没来接孩子,电话一直没有打通。于是,我在教室陪着孩子写作业,生怕孩子肚子饿,连忙去食堂买了五个包子,孩子一连吃了三个,她狼吞虎咽,不停地拍手叫好,说:“好吃,真好吃!”她吃着,我接着拨电话,电话终于接通了,孩子妈妈气喘吁吁地说;“宋老师,真不好意思,耽误你下班了,我光背着行李找房子,忘了接孩子的事了。”我说,没关系,孩子晚饭吃饱了,作业也完成了,您安排好住所来教室接孩子吧,我在教室陪着孩子您放心吧。”电话那头传来家长的抽搐声,“谢谢,谢谢,谢谢”!
我检查完孩子作业,陪着孩子看书,天色已黑,教室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a的妈妈站在门口,孩子扭头看到妈妈激动地一头涌入妈妈怀中。我猜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刻吧。
孩子妈妈握着我的手,眼泪在眼眶打转,她说:
“宋老师,特别谢谢您,这么晚了陪着孩子等我,您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我最亲的人!”
我笑着说:“没关系,关心保护每一位孩子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或许我能帮上你一点点。”
交谈中,我反映了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妈妈哭得泣不成声,听说她好多天没吃过一顿饭没喝一口水,我把剩下的两个包子塞给她,我能体会到一个离异母亲孤身一人在外的不容易,房子是租到了,那么也就能安稳下来了,我说再苦再难不能委屈了孩子。
这位妈妈紧紧握住我的手,她愧疚地说:
“老师对我们孩子这么负责,我们有什么借口不去保护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家长的过错。”
我说:
“我也理解你的难处,在校期间把孩子交给我您放心,有什么事我会及时联系您,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努力。”
与家长及时沟通,真诚地建立良好的关系,诚心诚意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正是如此,我收获了小a妈妈的信任。
张誉邺的奶奶
我班的张誉邺奶奶杨桂英女士是一名退休干部,也是班级的顶梁柱——家委会主任。
年迈六十的杨主任大到学校小到班级从不缺席各种活动,永远陪在孩子们身边为孩子保驾护航,孩子们都爱她,我也是。我称杨主任为杨姨,这样很自然很舒适,和家人一样的感觉。
每到放学送完学生,杨姨总会问我,学校班级近期有什么活动吗,班级缺什么学习用品吗......
我被杨姨的热情所打动,我说,杨姨你就安心钓鱼去吧,有什么事我提前给你打电话,我们互相笑着。
一年级冬天的时候班级画壁报,我利用周五放学时间坐在教室门口画着,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北风呼呼地吹着,我的手冻僵了,右手指已经完全没有知觉,黑紫黑紫的。
这时远处走廊晃晃悠悠走来一个人,杨姨说她孙子的数学书忘了带,想来学校看看能拿吗。她走到我跟前,看见我搓着冻紫的手急忙把半截手套塞给我,“快带上,闺女!”我感动地忙说谢谢,一股暖流顿时涌入我的心头,杨姨和妈妈一样亲。
二年级冬天的时候杨姨好多天没来接孩子,都是孩子的爸爸来接。多日没见杨姨,真是有些想念,我给杨姨打了电话,她告诉我胃出血住院了。我的心忐忑不安,多想去看望一下。
第二天课间我问张誉邺,奶奶好点了吗?在哪儿住的院?张誉邺说奶奶明天出院,已经好了。我的心踏实了一些,孩子们围着张誉邺都问杨奶奶好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一个说,我希望杨奶奶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说,我希望现在就能看到杨奶奶,另一个说,我祝愿杨奶奶身体健康......
看到孩子们那么挂牵杨奶奶,我提议每个人做个贺卡或者写封信给杨奶奶,收齐了45个孩子的心愿,放在一个爱心盒里交给张誉邺,请他交给奶奶。
没想到杨姨一封封看完孩子们的祝福,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打来电话感谢我。其实,我只做了件最普通的事。几个孩子回到家告诉爸爸妈妈杨奶奶生病住院了,家长们按捺不住,几个人自发组织去看望杨姨。杨姨出院的那一天我下了班直奔杨姨家,我把家长当成亲人,以真心换取真心。
小林的妈妈
小林的妈妈这几天来接孩子时,一改往日的热情,脸色不好看。经过询问同学,原来,因为小林在美术课上多次抢同位的书,他妈妈遭到别的家长的指责,被弄得很难堪,可作为老师的我却不知道这件事!这是我工作的疏忽,自然家长就要不高兴了。因此,我向小林的妈妈作了自我批评,家长被我诚恳的态度所感动,我们的关系恢复如初。
在工作中,往往会因为教师工作方法上的偏颇或家长不理解而产生一些矛盾。我认为,如果责任在于教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主动与家长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责任在于家长,我们大度地理解家长,心平气和地面对,这样一来,家校合作育人目标就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会成为我们的现实。
(我想说的话:
宋老师虽然已经因个人原因离职了,接到我的电话仍旧很爽快地答应写一写自己和家长们相处的故事,乐于给新教师们一个启示。
她的家长朋友们还记得她,特别是家委会杨主任,每次提到宋老师总是赞不绝口。我清楚地记得,宋老师刚刚走上老师岗位,受到个别家长的质疑: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能带好班级吗?甚至提出换班的想法,此时的杨主任力挺宋老师,你们谁想换谁换,我家孩子就跟宋老师上!这种信任,成了一种推动力,宋老师积极主动学习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之法,在一年后成为了进步非常明显的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