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入中考

作文里面加中药,很容易营造一种高级感。

1

妈妈给我做了山药排骨汤。

妈妈给我做了当归排骨汤。

姥姥在考试前给我熬了冰糖雪梨粥。

姥姥在考试前给我熬了紫苏雪梨粥。

爷爷最喜欢做的是海带鸡汤。

爷爷最喜欢做的是首乌荷叶鸡。

上面三组句子,一眼扫过去,后者加上中药,马上营造出一种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感觉。

2

当归,表现母爱,游子当归。

紫苏,表达亲人对我的期望,大红大紫。

首乌,本身就有传说,意味着长命百岁,生生不息,一看就有悠悠岁月的文艺范。

可是如果你娃不知道几个中药名,怎么办?

3

下面是我从网上资料给你娃总结的一些容易记且有文化味的中药名。建议让你娃看一看。

中药名称的命名分类

根据产地:如川楝子、川牛膝、川贝母等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如祁白芷因产于河北安国而得名,禹白芷则是因为产于河南禹县,等等。并不是说别的地方不能生长这些药材,而是指这些地方的生长环境适宜优良品种的生长或栽培,其出产的品质是优于其他产地的。如化痰所用的橘红,一定要化州产的为最。

根据功效:例如能活血化瘀、疏肝调经的益母草,例如能走表祛风的防风,例如民间常用于治疗脱力症的脱力草,等等。药名简洁明了,功效一看便知。

根据色泽:如红花、红枣、红豆蔻皆因色红而得名;又如紫草、紫丹参皆因色紫而得名;大青叶, 因其深青色而名;乌梅,因其色乌的缘故,等等。

根据气味:各种带“香”的药材,如藿香、檀香、丁香、乳香、木香等,皆因气味芳香而得名。又如沉香,不仅味香还体沉。还有小编最爱的鱼腥草,因其有鱼土腥味而得名。再如五味子,因同时具有甘酸辛苦咸五种味而得名。

根据形状:如大金钱草, 因其叶形圆似铜钱而得名。又如瓦楞子,因形似房屋上的瓦垄而得名。再如猫爪草,因药用块茎形似猫爪而得名,等等。

根据生长、采集特点:如夏枯草,因在夏季枯萎而得名。又如桑寄生,因“此物寄寓他木而生,故日寄生”,《本草纲目》记载除了寄生于桑树的桑寄生外,其他还有榭寄生、槐寄生等,但品质均不如桑寄生。把握好药材的采收时节也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例如因采收时节正值夏季之半而得名的半夏,又如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霜桑叶,再如冬季至来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的冬麻,等等。

根据用药部位:如桑叶、荷叶、紫苏叶,因用其叶入药而得名。又如芦根、葛根、山豆根,因用其根入药而得名。再如车前子、南瓜子,因用其种子入药而得名,等等。

根据故事传说:如刘寄奴,传说南朝宋高祖刘裕曾意外得到金疮刀伤的外用药,药效灵验却不知其名,因刘裕小字寄奴,后世遂称此药草为刘寄奴,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草药。又如徐长卿,本是人名,却因其常以某种药物为人治病,后人遂将此药命名为徐长卿。这两种药名一听便知是人名,可大家是否知道何首乌也是因人得名呢?据《何首乌传》中记载,何氏祖孙三代皆因食用某物而身体强壮长命百岁,后世遂将此物命名为何首乌。

根据炮制方法:有些药材不能直接服用,亦或是要经过炮制后药效才能发挥到最佳。如荆芥炭,需要荆芥炒炭而得名。如酒大黄,大黄需经酒制而得名。再如煅石膏,石膏需经煅烧而得名,等等。

中药名称中的文化内涵

与生肖有关:数以千计的中药种类中,以动物命名的不在少数,但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其中还包含着十二生肖呢?不信来看,鼠妇、牛蒡子、虎杖、兔耳草、龙胆、蛇不见、马齿苋、羊踯躅、猴枣、鸡冠花、狗脊、猪苓。

与避讳有关:避讳是曾经的封建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药名称里还能得见一二。例如玄参,因避康熙帝玄烨的讳而改名为元参,但现代社会中仍多用玄参之名。又如我们常吃的山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原名薯蓣,因要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而改为薯药,后来又要避宋英宗赵曙的名讳才改为山药。

与贸易有关:从西汉的丝绸之路,到唐代的万国来朝,再到明代的大航海时代,我国各民族之间以及与海外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中药名称中有不少都留下了当时商贸互通的痕迹。如胡豆、胡麻等冠以“胡”字的药材,多为两汉时期由丝绸之路引入的。如海棠、海藤等冠以“海”字的药材,多为南北朝后由海路引进的。如番薯、番泻叶等,以及舶硫磺、舶乳香等,这些冠以“番舶”的药材,多为南宋至明代时由外国来华贸易的商船引入。再如洋参、洋姜等冠以“洋”字的药材,多是清代从海外引入。更有一些直接标明国度的药名,如波斯白石蜜、倭硫磺、高丽参等,都有刻着外来的印记。

与情感有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在中药名称中也有体现——孝子衫,《本草纲目》记载其为“采麻布所为者”。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连中药中都有许多以“龙”命名,当然这并非真的龙,大多是按药性与形态,假托龙名来强调药物的功效。比如龙骨、龙葵、龙胆草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樟树位于我国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药都”,以药材交易、饮片炮制而闻名。樟帮药业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南方药材集散和加工...
    中医范儿青年孵化教练阅读 12,006评论 0 5
  • 以产地命名: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等,皆因生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皮、广木香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
    浅醉深眠阅读 778评论 3 12
  • 清热凉血药: 1 生地黄=熟地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介绍地黄这味中药时,讲述了《崔元亮海上方》中记载的一个...
    随风20212021阅读 6,535评论 0 0
  • 作为一点一刻特产商城的员工,我每天都在与地方特产打交道,其实地方特产不仅有它独特味道、工艺特色,每个产品都有它的一...
    一点一刻阅读 3,951评论 0 6
  • 鹅茅根,中药名。 为豆科植物野鹅茅的干燥根,习称野鹅茅。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辛,凉。有解...
    鹅茅根阅读 1,62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