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属于“电”单元的起始课。教学活动安排有四个:
1.调查孩子们对电的认识:知道哪些?想知道哪些?
2.调查家用电器的电源来源与作用。
3.用电安全提示。
4.讨论:没有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上课遇到的问题: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学生研究兴趣缺乏。
基于问题思考分析:
前两个班上课时,我采用聚焦部分导入,调查学生对电的了解与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在这个环节参与度低,耗费了较多时间。从开头就没有调取学生的积极性,就使得课堂乏味。
改进方法: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调整了教学活动安排,在研究第一个问题时,引入了爱迪生点亮世界上第一盏灯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电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物,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有这些历史故事的补充下,学生的注意力被大大吸引,也激发了孩子研究“电”的兴趣,开始积极参与后续四个书上安排的活动 。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话说,有思维的碰撞,我的引导语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请X同学说说自己对电的了解”,“请X同学说说在使用电时要注意哪些?”。变化为:“请X同学说说自己对电的了解,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你再他的基础上有哪些补充(或他的回答你觉得哪一点最吸引你)”。“请X同学说说在使用电时要注意哪些,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你觉得他说的哪一点最重要(或你有没有补充)?”等这些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课堂的语言。
改进效果:
有了上述改进方法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变高,让学生被迫听、学,转化为了学生主动学,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