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庆老师风趣幽默、甚至自嘲式的语言风格给人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随之豁然开朗。他入职初期一次次、一篇篇抄写、模仿名师的课堂,并乐此不疲,无形中契合了教师的成长之道:模仿——入格——出格,看似笨笨的,实际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教师要把工夫花在“功夫”上。要好好练朗读,要好好练板书,要好好写批注。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上好课。
有老师说,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不仅是一本很好的理论书,也很有文学味儿,我深以为然。书中每一章开篇处,帕尔默都会引用一首诗文,这样的排版布局颇有新意和诗意。我特别喜欢第六章篇始的那首《永恒的国王》,帕尔默先生提醒我们要用心领悟《永恒的国王》诗中的忠告,如此,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都会有痊愈和新生的机会。学习,在共同体中学习,是最适合我们所有人的。还有第七章篇始的那首《待垦之路》,也同样充满哲思之美。
爱与责任
——读《傅雷家书》有感
李枥舟
“家书”多么平时的字眼,朴素而有温度。古语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家”就有特别的情怀,然而这个特殊的春节,新冠病毒侵袭华夏大地,大部分人只能宅在家里,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这个假期可能是成年以来和家人待得最长的日子。陪孩子写作业,陪老人聊天,天天下厨房,这些曾经我们忙碌时所无暇顾及的东西变成最简单的幸福。
读《傅雷家书》的前几封,产生一个疑问:父母每封信事无巨细地问这问哪,是不是有点婆婆妈妈,孩子不会闲他们烦么?想想自己读大学时,电话里爸妈多问几句我总是“晓得了,晓得了,挂了哈”敷衍过去。没想到文豪的家常琐事也和常人无异。想想又何尝不是呢?无论是名家还是烦人,父母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一致的,更何况傅聪与父母聚少离多,儿行千里母担忧,傅聪与父母相隔何止千里?
傅雷在信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能和儿子无所不谈是多么的幸福与欣慰,我想这对于父母是一种幸福,对子女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世上又有多少这样的父子呢?读来让人羡慕。总说父爱是深沉的,生活中很多父亲不善言辞,哪怕他爱儿疼儿也少有表现在嘴上的,而在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爱与眷恋。“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从家书中我们读懂的不仅是父母对儿子浓浓的爱意,还有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与儿子谈艺术,当然谈得最多的是儿子的专业——钢琴,从父亲的言谈中可以看出父亲对音乐的了解并不是一知半解,而是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到和儿子讨论和哪位老师学习,分析在哪国学习更有益于成长,小到儿子弹琴时的小动作是否更正。不仅谈音乐,建筑、绘画、文学…….只要是和儿子讨论艺术,父母便是滔滔不绝。 不但谈专业,傅雷还常与儿子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认为艺术家最需要的除理智外,还有一个“爱”字,有一颗赤子之心,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间性,艺术家应该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他也时时鞭策儿子要成为这样的艺术家。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很多都视金钱如粪土,而我们在傅雷家书中读到傅雷屡屡向儿子提出理财的想法。多封家书中傅雷都问及儿子的经济情况,似乎儿子很少提及。傅雷认为“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与重视物质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既不“拜金”,也决不做金钱的奴隶,为金钱所困,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才能匀出更多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这样教育子女,我想子女真的会受益终身。 关于读书求学、关于为人处世、关于个人修养、关于感情处理、关于生活细节…….
《傅雷家书》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不论你是已为父母的人群要从中求得育儿经,还是人生陷入迷茫的年轻人这都是一本值得你细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