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上过一节颇有争议的课——《测试亲情》。课堂上,他要求学生做这样一道测试题:要求孩子写下五个最爱人的名称(或者名字),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划掉一个亲人的名字。最终,一个也不保留。让学生给出答案。
学生们思忖再三,无法取舍,有的甚至急得哭了。有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也泣不成声。也许,这就是王老师想要的课堂效果——通过一留一划之间,让孩子明白亲情的存在,感悟亲情的重要。对于这节课,我是十分推崇和敬仰的,就课堂设计来说,精妙、创新,就课堂效果来说,也踏实,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课堂,自然不是争议的地方,争议是课堂之外的东西——人性。
面对幼小的孩子,划掉他们的亲人,这妥不妥当。窃以为,还是不太妥当,因为,这本身就是对孩子心灵的一场伤害。亲情测试,归根到底,还是人性的测试,而人性也是不能测试的,就好比无数的女孩追问男友“如果你的母亲和我掉在河里,你会先救谁?”一样,追问下去,会穷极无聊、自寻烦恼。最是人性不可测的——因为从人性本身来说,这是个难回答的千古难题,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争论了几千年,无果。但纵观历史,可以得来的事实是,人在没有规范和底线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用承担责任时,人性往往总是朝向心理阴暗的那面扩散。——这是人性选择的必然结果。
古典故事《庄周试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为试妻田氏是否忠贞,以装死掩饰。妻信以为真,当然悲痛欲绝。事到如此,庄周应窃喜罢手了,未料,他又化身为相貌俊美的公子,去诱惑妻子。妻子田氏果然中计,马上喜欢上了这位公子,可惜公子患有头痛病,需要用人的骨髓入药才能治好,于是田氏决定让死鬼丈夫捐献器官。庄子知晓后很受伤,
在田氏劈开棺盖的一刹那,“借尸还魂”过来,斥责老婆,致使田氏“羞愧难当”,悬梁自尽。
这故事,真实或者不真实,都毋须去考究了。但是,我颇为庄子愧疚的,堂堂一哲学家,他这样测试妻子,测试爱情,的确有些无聊,也有些自私。啼笑皆非地设局,却没想,毁了爱情,也毁了爱人。这,当然不在他的预测之内,却在人性的预测之内。或许他真的不知道——在人性面前,功名、权利是不可测试的,爱情、友情是不可测试的。如果硬要赶鸭子上架试一把,失望的是别人,内伤的是自己。
人性不可测,生活同样,教育也亦然。
某个家长,为了测试孩子是否诚实,将自己的钱包放在自家的茶几上,看看孩子是否会偷自己钱包里的钱。一天过去,安然无恙,孩子还把钱包拿给家长,叮嘱家长:别把钱包乱放,当心丢了钱。第二天,家长还是把钱包放在显眼的地方,并且把钱包打开,露出花花绿绿的钞票。但还好,钱还是分文未少。连续一个星期,出问题了,家长钱包少了钱,而结果也很显然,孩子偷了钱包里的钱。
偷钱,自然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可是,孩子却偷了钱。谁出了错?从大众角度来看,无疑是孩子错了,他错在了经受不住诱惑,然后,做出了偷盗的行为。但仔细分析、思量,你会发现,错的并不在孩子,而是家长,因为家长诱惑孩子在前,孩子产生偷盗的想法、行动,都是家长诱惑的必然结果。这位家长,肯定是不了解最是人性不可测的,因为,他的测试,就是人性的测试,而且,是拿一位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进行人性测试。
在生活中,永远不要测试人性,其实,在教育中,也永远不要测试人性。使用假设的状况,撩拨人心的阴暗面,不仅对别人不公平,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因为就孩子本性来说,是无所谓善恶的,所谓的善恶,都是后天的社会伦理环境赋予的,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