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处于动荡之中,在3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反共和势力展开此消彼长的争斗,德意法西斯的插手导致矛盾激发,于1936年7月爆发内战。
《格尔尼卡》创作于1937年,正是西班牙内战时,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的时间,距今整70年。
而在这七十年中,每逢人类灾难发生,毕老的这幅画总会被重新提起。画面中呈现的战争残酷,生离死别,悲呛无助,惊慌失控,如今仍在重演。
汲取教训,然而,重蹈覆辙。历史的昨天是永恒的今天。
历数今年的灾难,欧州,北美哪里都有恐袭,火药桶中东战火频起,不久前的北京大兴火灾,何尝跳出过《格尔尼卡》所绘百态,及各种隐喻暗喻。
你瞧,一战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调整,国际机构的出现,国际法律的完善,国际仲裁体制渐趋成熟,断绝过国际争端吗?
既然重蹈覆辙是必然的,那还有必要反思总结吗?
我觉得仍然需要。我们都不再幼稚到认为历史的前进可以避免黑暗与流血。熵定律适用于国际环境,适用于国家环境,适用于家庭卫生环境。历史的前进是曲折反复的,总体来看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每次的反思总结都是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这就又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毕老的《格尔尼卡》之所以如此闻名,与他将灾难来临时人们的所有共性感情用超现实手法表现出来不可分。
然而,如果每次灾难来临都只是拿出这幅画感伤共鸣一下,没有反思和行动,那么便无济于社会进步。同样,《穿条纹睡衣的小男孩》,《朗读者》,《狂怒》,《中途岛之战》,《黑皮书》等一系列对于战争反思的电影,便也仅仅是一堆符号,数字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