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二战70周年之际

      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处于动荡之中,在3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资产阶级共和派与反共和势力展开此消彼长的争斗,德意法西斯的插手导致矛盾激发,于1936年7月爆发内战。

      《格尔尼卡》创作于1937年,正是西班牙内战时,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的时间,距今整70年。

        而在这七十年中,每逢人类灾难发生,毕老的这幅画总会被重新提起。画面中呈现的战争残酷,生离死别,悲呛无助,惊慌失控,如今仍在重演。

        汲取教训,然而,重蹈覆辙。历史的昨天是永恒的今天。

      历数今年的灾难,欧州,北美哪里都有恐袭,火药桶中东战火频起,不久前的北京大兴火灾,何尝跳出过《格尔尼卡》所绘百态,及各种隐喻暗喻。

      你瞧,一战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调整,国际机构的出现,国际法律的完善,国际仲裁体制渐趋成熟,断绝过国际争端吗?

      既然重蹈覆辙是必然的,那还有必要反思总结吗?

      我觉得仍然需要。我们都不再幼稚到认为历史的前进可以避免黑暗与流血。熵定律适用于国际环境,适用于国家环境,适用于家庭卫生环境。历史的前进是曲折反复的,总体来看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每次的反思总结都是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这就又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毕老的《格尔尼卡》之所以如此闻名,与他将灾难来临时人们的所有共性感情用超现实手法表现出来不可分。

      然而,如果每次灾难来临都只是拿出这幅画感伤共鸣一下,没有反思和行动,那么便无济于社会进步。同样,《穿条纹睡衣的小男孩》,《朗读者》,《狂怒》,《中途岛之战》,《黑皮书》等一系列对于战争反思的电影,便也仅仅是一堆符号,数字代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格尔尼卡,我一直以为他就叫Gernika,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巴斯克语名字,西班牙语里面,他是Guernica。 从...
    雷小光家母猴仔阅读 1,099评论 0 1
  • 有一天,你的一位好朋友兴冲冲地跑来找你,说他现在升职加薪了,特别开心,想跟你分享这个好消息。 你会如何反应? 且看...
    作家二美阅读 1,108评论 0 5
  • 春秋时,有一个在隋地被封为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
    李炜微言阅读 1,453评论 0 0
  • 人只有在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才会想到孤独,因为没有事情可做,就会无聊;人一无聊,就会乱想;乱想一些有的没的,然后又觉...
    娟娟娟圈阅读 214评论 0 0
  • [学号] 2017101220 [姓名] 任竟男 [性别] 女 [城市] 河北 石...
    任竟男阅读 320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