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患不均(《论语》里仁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第12节。上一节孔老夫子讲了小人以利治国,这一节孔老夫子用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以利治国则多怨。潜台词是:民众多怨则国乱。怨从何来?怨从不公平中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孔老夫子认为民众并不怕贫困,怕的是不公平。那如何才算公平?我用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兄妹三人分甘蔗来举例说明。

家乡产甘蔗,脆甜。小时父母每刨一支紫皮甘蔗,分成三段,兄妹仨一人一段。小妹最小当爱护之,吃中段,又甜又脆;吾排行二,吃根部段,虽硬但甜;长兄最吃亏,吃稍头段,淡无味。

公平吗?不公平!都是小孩,相差也没几岁。但这样分符合孔老夫子的道,亦是父母定下的规矩。在一种大家认可的道义名下设定了规矩,然后按此办事,就是一种公平。

我们再来设想一下绝对的公平——平均。把甘蔗剁成很小段,打乱了一人一小段一小段,或是压成汁,一人一杯。平均是平均了,但公平则不见得。甘蔗是大兄洗的,完了甘蔗渣也是大兄倒的,还是不公平。

再设想:父母为了尽可能公平,采用了计分制。洗甘蔗计若干分,拿盘子也计分,倒甘蔗渣也有分……,然后按分数高低来分配甘蔗。

这种分配方式是相对公平的方式,但这种模式必须要有三个前提:第一是科学的分配制度,保证正真公平的多劳多得;第二是被分配者都是平等独立的人,我们仨的兄妹关系在这个分配制度下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第三是作为制度的执行者应该是绝对公正公平的,父母单单溺爱小妹,这可不成。

也许在孔老夫子看来这三条是一条也做不到。放于利而行,多怨。人们对利益的各种争的结果,就是产生各种怨气。不是因为争得的多少,是因为不公平。

所以也许孔老夫子认为,在仁(孝悌忠信)这个道义下,形成的成为定式的分配模式(礼),就是公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个人感悟: 当笔端不再如初时艰涩,才渐渐明白,坚持就有意义。
    燕无忧阅读 167评论 2 10
  • 初次见老查的时候,我对他不是印象不太好,而是完全糟透了。 那天老哥走在前面,叫了一辆老式的推车让我跟在后面,那年代...
    果大喵喵阅读 312评论 0 0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始于汉朝。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后被赋予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梅森meyssan阅读 855评论 4 18
  • 举起一杯白开 我敬过往 敬卑微 敬悲伤 敬……自己 一饮而尽
    两年之后阅读 54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