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一词,我们均耳熟能详,关于这个词语,定义实在太多,范围着实广泛。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理解。然而,纵观词典和各类书籍以及网络百科解释描述,无不都指向一点,即“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成果”。
毫无疑问,关于知识的这个描述看起来毋庸置疑,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我对于这个词语或许有不那么一致的想法。
首先,我并不是否认这个描述的正确性。相反,我觉得它的表述很具有概括性,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完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的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因为无论是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读书接受到的理论和工作后在社会上经历人生百态得到的人生阅历都算是知识,加上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经历都是被实践涵盖,这就吻合了“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知识下这样一番定义确实是恰到好处。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在工业革命开始前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知识的获取渠道无非是书籍学习和人生历练二条道路。在那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力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极度不发达,处于农耕社会阶段。这就导致了无论是王侯贵族还是黎民百姓获取信息的方式大部分是通过社会交往得到,至于书籍这类东西,所能接触到的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比例。在这个阶段,人类知识总量是以缓慢的速度几乎呈平行于横坐标轴的直线发展。稳定的发展这样持续了将近三千年,一切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发生急剧变化。
然而,我想讨论的问题确不是在这一层面,因为我的不同的看法来自另一层面-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关于知识的论述和理解。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到来时,资本主义经济取代原始落后的自然经济,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认为的传统的知识也发生了内容和形式的悄然转变。
传统的知识渠道仍然存在,但在信息化的浪潮下,知识在我看来分化成了二个不同类别。我将他们称之为“脑内知识”和“脑外知识”。脑内知识其实和传统的知识区别不大,是通过各种渠道固化在脑内我们掌握的知识,只是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多了更多形式。这部分知识和我们传统的知识其实都是一样,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和成果。但是我们或许还忽略了另一部分,即我所称之为的“脑外知识”,脑外知识是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在各种云端和网络上储存的那部分体量巨大的数据。这部分知识其实往往不像“脑内知识”被我们固话和利用,但是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往往会不断地调用他。假如我们把大脑比作一个工具和储存器,“脑内知识”就像是存储在大脑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看,二者何尝不具有共性。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开始前夕,人工智能展现巨大潜力,未来数据为王的时代背景下,那我们衡量一个人的知识从数据角度讲不正是“脑内知识”和“脑外知识”的总和吗?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处于时代变迁的前夕的世界,我们或许应该树立一种意识,提高“脑内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你所拥有的数据资源也是你宝贵的财富。珍惜和不断扩充你的资源库,提高你的“脑外知识”也是一件莫能轻视的工作。因为数据为王的时代,资源数据是你最锋利的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