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睡从来不被认为是一个好习惯,甚至是懒惰的代名词。
梁实秋在《早起》中开篇写道:“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别想。”
人的一生在床上实在消耗了太多的光阴,以至于有人写下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句话。从鲁迅在桌上刻的“早”字开始,我们的意识中也早就刻了“早”字,可惜大多数人总是被懒惰的小人打败,因为早起真的需要很强大的意志力。
所以,用现在人的角度来看,坚持“闻鸡起舞”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勤奋如科比才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而“中夜闻鸡鸣”的祖逖已经在凌晨两点的鸡叫声中起床舞剑了。至于中夜起舞之后,他是否还回去再睡?我们就不知道了,以祖逖的性格应该是不会再睡的。祖逖闻的鸡也很特别,比天将破晓时才打鸣的鸡不知道要勤奋多少。
这也是祖逖的过人之处,平常人在这个时候听到鸡叫,第一反应是鸡出问题了,而祖逖却说“此非恶声也”,于是踢醒了同床基友刘琨,二人起床舞剑。许多人对祖逖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甚至还会将“逖”(tì)误认作狄仁杰的“狄”。没关系,等你知道他的故事后就不会弄错了。
祖逖是东晋名将,《晋书》中说他“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晚清史学家蔡东藩更是对他称赞有加,说他是“当时第一流人物”。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脑补出一个岳飞式的英雄,一个伟光正的形象,事实却并非如此,祖逖是一个令狐冲式的英雄,他有正义的一面,也有很大的黑点。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范阳祖家虽然比不上王谢之类的一流豪门贵族,也算得上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在那个门阀贵族统治的时代,只要祖逖肯努力,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但祖逖偏就不喜欢读书,一直到十四五岁都还大字不识一个,这在世家大族里是不可想象的。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许是家族逼迫,或者受了刺激,突然有一天祖逖开始发奋读书,不学不知道,原来祖逖有着超强的学霸基因,他博览群书,涉猎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有赞世的才具就有治世的机会吗?并没有。事实上,祖逖的前半生碌碌无为,四处颠簸流离。
当年“闻鸡起舞”时所说的豪言壮语,犹在耳旁“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我们定要做出一番事业”。岁月消磨了多少人的意志,但是祖逖没有,他还在等。
终于让他等到了真命天子——司马睿。祖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诸王争霸的自相残杀,不是争权夺利,是抵御外侮,是收复河山。所以47岁的祖逖红着眼,慷慨激昂的向未来的东晋皇帝司马睿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这么多年的等待就是为了这一天。
但是,司马睿这个真命天子是要打问号的,若不是机缘巧合,花落谁家还不一定。所以他根本无心北伐,自己的小家还顾不过来,哪有精力陪你北伐。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这么说,毕竟祖逖要做的是政治十分正确的事情。司马睿答应了祖逖的北伐请求,但是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司马睿小算盘打的贼精,这就尴尬了啊!
但是祖逖心中的那团火焰是不会熄的,当他带着少的可怜的士兵渡江北上时,祖逖望着滚滚的江水,豪气丛生,他激动地拍着栏杆,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多年后的辛弃疾,也有着同样的心情“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祖逖相当于白手起家,饶是如此,他凭借过硬的个人实力,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直线飙升,数年间便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这时候司马睿开始眼红了,他不能再等着祖逖做大,他要收割革命果实了,派人来辖制、监督祖逖。
祖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他像奔腾的大江一样一去再没有回来,公元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北伐事业也就此搁置,等下一个猛人来接班。
说了这么多全是夸祖逖的,那么祖逖的黑点到底在哪?
祖狄渡江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靠什么养活军队、锻造兵器呢?祖逖给出的答案是“抢”,抢那些地方豪族、大户和富商。而且他军队里的士兵,也有好些好勇斗狠,打家劫舍的不法分子。就像五霸岗上那一群杀人越货的魔教教徒,只有令狐冲才能带得了,岳不群是不行的。
祖逖北伐时都是快五十的人了,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了,还没有什么功绩,能不着急吗?祖逖完全是被逼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