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的成长与年龄无关,16岁的妹妹教我如何做爸爸的女儿。

绵中高一学生的日常

“早上6点半起床,15分钟刷牙洗脸穿衣服去食堂买个包子,6:45到教室还不是第一个到的,中午15分钟吃饭,晚上10:30教室关灯回到寝室,15分钟洗漱,寝室熄灯之后打电筒看书到12点,然后睡觉”

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她的年纪3000多人,如此情况下她只处于400多名。

工作之后我觉得读书的时代很快乐,无压力无忧虑,可能只是我这种学渣的感受吧。

看到她读书拼的命比好多赚钱的人还用力,我有点担忧她的世界会不会太枯燥。

我问她看奇葩说吗?她说看了点点,很少有时间看那些跟学习无关的。

我分享了下我看奇葩说的收获,奇葩说让我看到世界的多面性,看到了包容性。我想告诉她有很多看上去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试着去尝试,因为会有意外收获。她说其实很多书里都有,很多历史就在告诉我们未来会如何。

一番辩论之后,我们各持己见。一直到晚上,发生了一件事。我和爸爸之间意见不合发生了争执,在我一句一句的回应中,爸爸的情绪不断的升高直到

“你滚,你马上就可以再也不认我,我们再也不要联系了”

我起立转身哭着离开,我打了电话给妹妹,我问为什么爸爸的表达方式如此扭曲?为什么他用拐弯抹角各种言辞刺痛我,他这么做是为什么?我应该怎么办…

妹妹说“你进我退,你怒我跪!”

她告诉我你要相信爸爸是爱我的,理解他的文化水平,这八个字是她多年来成长中唯一回应爸爸最好的方式。

就像前几天读的那篇文章中提到“就当我没生过你”这样的话语背后是在呼唤爱,是希望更佳紧密的关系,可是这句话却达不到这个目的,这句话能让听者觉得自己被否定被讨厌。

而就算知道了目的是在呼唤爱,可是当类似的话语出现时,我的情绪仍然被带动到了最悲伤的地步。被伤到自己没用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转身离开了。

听到妹妹所说的,我倒了回去,坐在门口。爸爸重新走出来时一句“我还不是为你好”。我哭笑不得,我没有办法让他知道,他口中“好”的标准不是我的标准,我不能去教育他的方式有多么的恶毒。

我只能“你进我退,你怒我跪”

最终以爸爸满意的方式结束了这次对话,而我恍然大悟的是,教我这个方法的女孩子16岁而已。这是妹妹16年生活中的常态,她处理起来如此从容。

也许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吧…

离别时妹妹说

一再见又是一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