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好友生病的时候,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礼节,我们都想送上问候和关心,总觉得这样才显得有人情味儿,病人应该需要这样的关心。
往往,我们喜欢买些自己觉得不错的补品或水果,见到病人后问一问病情:“现在感觉怎么样?好些了吗?”
这样的关心本无可厚非,可当我自己生病时,我却发现,我当时特别害怕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
去年,我做了个小手术,在医院住院三天就可以出院了。按照常理,一周后即可拆线。
不怎么幸运的是,我出院后伤口出现了感染,迟迟不见长,这可愁坏了我身边的所有人。当然,我是最发愁的。
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漫长恢复期里,我度日如年,每天难受的想哭。
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远,但好歹在市区,就医比较方便,因而我做手术依然在这个城市,出院后为了换药和检查方便,我住在单位宿舍里。
每天一大早,大概七点多,我一个人坐30多分钟车去医院换药,一个人等医生,一个人排队换药,再一个人忍着疼痛默默坐回单位。因为公交太颠簸,只好选择出租车,也只是稍微好一些。
整整一个多月,我每天坐出租车往返于单位和医院之间。
稍微迟一点儿,便会遭到医生埋怨,告知我他要去值班,让我要么回去下班再去,要么就等到下班。坐车于我而言太痛苦,我只好选择默默等待。
漫长的几个小时,楼道里人满为患,经常没有地方可坐,外面又渐渐转冷,伤口还没长好的我虚弱无力,在医院里到处转圈儿搜寻可以休息的角落,异常心酸无奈。
那一刻,我只安慰自己,在宿舍闲着也是闲着。再看看对面的重症监护室,想想自己,安慰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我很清楚我的家人朋友们都很关心我的病情,所以自始至终从没有表现出害怕和担心,也从来不给他们讲这一切有多艰辛。
随着伤口持续没有进展,我的情绪渐渐不受控制。
身为病人,每天被医生问,伤口为何不见好?我无言以对。
家人朋友们这时候也表达了他们无限的关心,表现形式就是,每天估摸着时间,在我去医院或者从医院回来的时候,积极地打电话问我医生怎么说,有没有好点?怎么还是长不好呢?
因为我住在宿舍,每天还会碰到很多领导和同事。单位有将近200人,这么长时间的请假,大家都知道我做手术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无论男人女人,见到我只有一句:“现在好点儿了没?”
我只有满满的尴尬,挤个微笑回一句“好多了”,从来没有变过的正确回答方式。否则,只会带出更多问题需要我回答。
更揪心的是,过了一阵子后,大家从询问我的病情,直接跳转到“什么时候能上班?”
和我最亲近的人们也是这么问,他们给我的逻辑是,能上班了证明病是真的好了。
回想当时的自己,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亲人朋友们每天问我情况怎么样,领导同事们每天问我啥时候能上班,医生每天问我为啥长不好。
在大家的轮番轰炸下,我整天郁郁寡欢,阴郁着一张脸,有苦说不出。
在正常的认知里,家人朋友们每天打电话是关心,领导同事们也是关心,我怎能歪曲他们的关心,这岂不是不识好歹?
可我,真的是不堪重负了。
我自己本身比任何人都着急,我不仅自己身体不舒服,我还得考虑这迟迟不见好的身体,会不会给当时的感情造成不良影响,会不会让那个他和他的的父母心存芥蒂?
大家不知道我整天询问医生自己该吃什么有助于伤口恢复;
不知道伤口感染后,医生将那好不容易长住的伤口又重新割开,里面放入引流条让我回去,一天到晚隐隐作痛,我常常疼出了眼泪;
不知道我听说理疗可以刺激伤口生长后,毫不犹豫地坚持去做理疗,从此又多了两个数落我的医生;
不知道我因为身体虚弱,稍微走路久点或上下楼梯就心跳加速,然后严重怀疑自己心脏或其他地方也有问题,去了医院各种检查。
当时,我犹如惊弓之鸟,整天惶恐不安。
当时的我,情绪抑郁,敏感多疑,虽然每天有很多人见到我或打电话问长问短,我却始终觉得落寞无比,内心的苦楚无处诉说。
当我有一天情绪终于崩溃,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掉落时,我试图将自己内心所想表达出来,可是对面的人只觉得我在胡思乱想,觉得我是每天太闲了没事找事,告知我再这样就走了。
虽然我明白人家说的有道理,可我的情绪又何曾毫无来源,毫无根据。
折腾了一个半月的小小伤口,摧毁了我所有的信心和耐心,我经常崩溃,经常自己一个人哭。
直到现在,只要想起当时的处境,我仍然忍不住泪眼婆娑。
当时的我,傻的并不是很明白究竟为何会那么的伤心和无助,我也和其他人一样刁难自己,嫌弃自己敏感多疑,嫌弃自己胡思乱想。
过了好久,我才领悟过来,我当时最需要有个人告诉我:
不要着急,每个人体质不一样;
不要担心,你还有人陪着,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不要灰心,一定会复原的;
放松心情,好好休养,不要操心上班的事……
哪怕,相顾无言,一个拥抱,足以!
哪怕,那个人是我自己也好!
从那时起,我慢慢领悟到,我们所认为的所谓的关心,出于好意,却未必终于好果;
我慢慢领悟到,再坚强的人,生病时也脆弱不堪;
我慢慢领悟到,生病的人最需要人陪,甚至不需要干什么,陪着就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有朋友说她爸要去医院复查一个小病时,我极力劝说让她陪着去,尽管她爸年纪尚轻,行动力还很强。有人陪着,无关乎帮忙,只在于让病人知道,他不是一个人,让他内心有个依靠,仅此而已。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朋友向我吐槽诉苦水的时候,我尽可能地耐心倾听,不去打断,不去追问为什么,不去纠正有什么不对,不去讲大道理替她做决定。理解和接纳,是我能够给予的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我明白她只需要发泄,不需要苛责和纠错。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太劝说朋友,伤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陪着就好,无需多言,更无须时时追问今天感觉如何。这样的方式乍看起来又笨又木讷,但我想,大部分人更讨厌自己心情很差的时候,旁边是个聒噪的倾听者。
因而,再表达关心时,我更加地仔细和注意,更倾向于先思考对方真正的需求,虽然不见得真正有用,但最起码也不想给对方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