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停了下来,程锋表情凝重,若有所思,“我觉得我们”。
林夏立刻打住他,双手捂住耳朵,“哎呀,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疯子无可奈何。
林夏见程锋不说了,语重心长道:“我没要你天天陪着我,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想知道你每天都干什么、跟谁在一起、在哪儿”,程锋正要说点什么,却被林夏再次打住,“你听说说完嘛!我现在只有两个很简单很简单、很小很小的要求,不要躲着我,也不要不接我的电话,就这么简单,别的没有了”。
程锋若有所思。
“好,沉默表示同意。来,我们两拉钩 我走了”。
林夏下车,绕道车子左侧准备离开,“我爱你和你没关系”,说完扬长而去。
曾经名噪一时的都市剧《北京爱情故事》,张歆艺完美地演绎出了一个热情似火,为爱情不顾一切的林夏,她的那句“我爱你和你没关系”已成经典。许多年过去,如今我回想起来,林夏这个角色依然历历在目,让人记忆犹新的,除了角色的超强人格魅力之外,还有她对于爱情的不同寻常的理解。
我爱你和你没关系。
许多人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在大多数人看来,它朴实,却又掷地有声,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面对爱情,怀抱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在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眼中,关于感情,理想的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与你, 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爱你是我的事情,而你爱不爱我是你的事情。即使你不爱我,我对你的爱依然不会改变,因为能够决定爱你的只有我自己。遇到心仪的人,就放手去爱,年轻的轰轰烈烈,总好过年迈的悔憾终身。但再浓烈的爱,也需要有一个限度,任何过激的爱都过犹不及。君子有云,发乎情,止乎礼,如果你爱她,请先尊重她,不要伤害到她。
爱不是以回报为目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持“回报思维”的人,对所爱的人,总是踌躇不定,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付出竹篮打水一场空,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丧失爱的能力。 对于爱的人,你只需要听从自己内心,顺势而为,况且没有尝试过,你怎么知道对方不会接受 你呢?就算结果不尽如意,你可能会失落,但是请不要气馁,也许TA并非是你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爱人的同时,也要爱惜自己,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也许失去TA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你可以爱TA,也可以再爱其他人,世界不会因为少了TA就停止运转。纵使所爱之人可遇不可求,我们也要保留爱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遇到真正的那个TA。
你和TA,永远都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平等是建立和保持恋爱关系的必要前提。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所谓的“舔狗”,为了赢得被追求者的芳心,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底线去迎合对方。不平等的感情关系不仅不会有结果,反而会让彼此关系畸变,甚至破裂。“舔狗”现象本质上就是乞讨式的爱恋,追求者就是感情的乞丐,而被追求者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施舍,目的无非是建立备胎,或控制,或利用,双方价值上形成了一种俯仰视角,一个居高临下,养尊处优,宠溺成性,另一个得不到尊重,内心卑微,逆来顺受。即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方最后勉强在一起,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两个人在一起,彼此间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而是平静而自然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爱。
人们常以“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只要发现对方和异性的朋友或者同事有一点往来,就会加以干涉,甚至偷看对方手机通讯记录,束缚就是支配对方,是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表现。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即便彼此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阿德勒曾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平等的关系应该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反对束缚对方,并不是放纵不忠的行为,而是维持健康关系的基础。
如果每个人都能明晰自己的课题,享受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