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理想常识

学习



2教育常识之理想常识

教育常识第一章中提到:教育需要顺应人性、合乎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独特性、尊重发展中的人......这一次文化节中有幸能够跟薛菁华主编畅谈,薛老师跟我们分享:有一种情感叫做回望、有一种态度叫做坚守、有一种目标叫做幸福!教育的技术是必要的,教学能力、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技术、或者是现在大数据走进教育等等,教育还需要另外一种养料:教育人文!这叫要来分享这本书的第二章: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最近学习的万恒教授的一篇简书:100家中小学办学理念!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其实就是这所学校积淀下来的教育理想常识,比如:北京市东城区春江小学(同心、同行、同乐),三个同里面对人文的认同得以彰显,不仅仅有学生,更好老师和所有教职员工,正如薛主编所说的目标,三人行,不仅仅有吾师,更能够获得幸福!

教育与培训是有区别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教育肯定包含培训的部分,但是教育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培训所不能及的部分,我们常常给教育者定位为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教育往往是是从表象走进学生(幼儿)生命内部的,希望“每颗星星都闪光”。

教育的理想常识从人文的角度出发:顺应人性,这里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这个似乎可以决定你的教育是教多还是育多,比如:感受到学习者的情绪、发现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发现学生的敏感期等等;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学会知识,知识的学习肯定是教育的重点,“学会”是基础;从能力出发:“会学”是提升,学会学习,最后通过教育挖掘自己的幸福之缘(源),如果最后还能“会教”,将自身的涵养辐射周围、影响身边的人,教育的意义就更大了!

对于“学会”,其实朱子读书法中概括的很细致: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明代王守仁:因人而试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教育的作用很大,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显得更有必要,尤其是挖掘孩子幸福之缘:好奇、乐趣、方法、能力和习惯

最后以九思结尾,教育望“同归于善”,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T型人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