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她的第一篇文字,我就有种难以描述的心情。
首先是嫉妒,是嫉妒没错了。
我想把这样的文字据为己有,我希望她的思想是从我的脑海里生长出来的。
我甚至埋怨,她写得这么好,让人家还怎么写。她知不知道,她的文字打击了我。
可我又不得不承认,我被她的文字俘获了。短短一篇,像一个小坑,而我变得更小,跌落在里面,甘愿沉沦。
此后,看见她的石墨文档的链接,我都即刻转为收藏。
我不敢在完成作业前看她的文字,我怕自己脆弱的自信变得萎靡,那可是我挡风遮雨,精心侍弄了四个月的自信啊,我还得继续保护它。
叫我怎么说,怎么形容她的文字对我的摄受?
我唯一能够面对她的作品的办法,就是把那看成是另一个我写的。
我想象在另一个空间里生活着另一个我。
而我遇见了她的文字,窥见了她的生活。那些被击中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们内在连接的部分。
恰巧,我也曾独自做过人物摄影,如果坚持下来,说不定也和她一样的有成就。
发现另一个我,还有比这更棒的事吗?
并且,只消我享受这乐趣便罢了,不用声张,也无需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她。
我的心情轻松了,嫉妒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不急于看她的文字,只是先收藏着。等到某个时辰,倚在被子上,旁边有茶水,脚下有牛牛,手机里是她的石墨文档的页面。
我轻松,沉重,笑,哭……随便她呈现什么,我便接受什么。
我把她的文字给两个胖子看,不出所料,她们一样喜欢。
她的相片,也在我的相册里。小时候和妈妈、姐姐在一起的那张,尤为喜欢。小小的她有点倔强和气鼓鼓的样子,令我忍俊不禁。好想抱抱那时的她。
我在群里@过她一次,心里是十分羞涩的。我并不擅长交往,但是我又想,必须让她知道,我被她的文字迷住了。
说过这一次也就足够了,彼此知道就好了。
六一那天,她写了一篇文字,对我写作分享的内容表示肯定和赞美。
我又胆怯了。第一遍打开,只匆匆浏览一遍。等到晚上,心情比较镇定的时候,才勇于看第二遍。
让我静静地接受这一切吧,我亦只能如此。接受深深的祝福,就像曾经接受浓烈的痛苦。
没有说出她的名字,我觉得那并不重要,不过是一个称呼和纪念罢了。可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她的名字,已经刻在我的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