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消费再贷款落地,六部门19项举措激活内需新引擎

趁着贴息政策,成都市民王霖在清明假期把一辆新电动车开回了家。“了解到贴息福利,就果断下手了。”他笑得合不拢嘴。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项具体措施,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全面激活消费市场。

这一重磅政策出台正值中国经济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全球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趋弱。

同时,我国消费基础设施格局不够完善,县域物流配送体系相对滞后,供应链响应效率有待提升,制约了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01 政策工具箱,5000亿再贷款成核心引擎

《意见》提出的19项举措覆盖六个关键维度: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释放消费潜力、提升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强化政策保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这项再贷款年利率仅为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以及5家系统重要性城商行。

政策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这一精准投放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消费现状的深刻洞察——2024年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仅为18%,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0%以上,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要采取多种措施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

02 多维度发力,全方位刺激居民消费能力

政策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置于核心位置,视其为激发消费潜力的关键支撑。《意见》前三条举措分别指向夯实宏观经济基础稳定消费预期、支持居民就业增收增强消费信心、优化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

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政策要求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快推进不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融资服务机制健全完善,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

这些措施旨在从根源上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优化保障体系方面,《意见》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长期且符合需求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显著,金融机构研发针对性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能有效解决居民后顾之忧,进而提升消费意愿。

政策还特别关注到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央行此前已表示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适度减免相关费用、优化金融服务。

03 传统与新型并举,双轮驱动消费升级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培育新型消费。

在传统消费领域,政策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助力挖掘基础消费潜力;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

其中,“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重要抓手。2024年8月、9月政策力度加码后,10月家用电器、汽车消费当月同比增速分别较8月份提高了35.8个和11个百分点。

在新型消费领域,政策着力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深耕新能源汽车消费场景,提升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助力绿色消费。

政策还特别关注消费场景创新,要求金融机构围绕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积极挖掘新场景,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04 拓宽资金渠道,全面扩大消费金融供给

除5000亿元再贷款外,《意见》还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消费领域资金供给。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支持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明确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这为专业消费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进而惠及消费者。

在居民端,政策着力拓宽融资渠道。2025年4月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新政已将信用良好客户的线下消费贷上限从30万元提至50万元,互联网消费贷从20万元提至30万元,最长还款期限从5年延长至7年。

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月供压力。例如,30万元贷款按4%年利率计算,7年期月供约4283元,较5年期减少约1243元。

政策还要求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用于消费。

05 全国一盘棋,多维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此次《意见》的出台并非孤立行动,而是与各地各部门政策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协同效应。四川省自2023年9月以来已接续出台四轮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对居民购买汽车、家电家具等消费贷款给予年利率1.5%的贴息支持。

截至目前,四川已完成两轮消费贷款贴息,累计兑现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涉及消费贷款超40亿元,惠及2.7万人次。

同时,政策还注重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四川省实施的“小微融担贷”将担保费率按不高于1%予以支持,为小微企业节省了可观成本。

以500万元贷款为例,担保费率从1.5%降至1%,可为企业节省2.5万元成本,叠加银行利率优惠,综合融资成本或下降30%以上。

在政策协同方面,央行行长潘功胜在5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举措,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这为此次六部门联合发文奠定了基础。

06 挑战与展望,政策实施面临多重考验

尽管政策设计全面系统,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是防止政策碎片化问题。正如一财评论指出,碎片化的具体消费支持政策效果可能偏于短期化,促消费的重点在于强化顶层规划。

央行此前已意识到这一问题,表示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实现金融支持消费政策的系统化。

另一个挑战是避免过度负债风险。消费信贷额度提升与期限延长虽能缓解短期还款压力,但需警惕过度负债。

以50万元贷款7年期为例,总利息超过8万元,政策建议月供控制在收入40%以内。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资金流向监测系统,防范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展望未来,专家预计政策效果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显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测,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由2024年的3.8%左右显著加快至6.0%。

服务零售总额增速也将加快,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70%~80%,明显高于2024年的50%左右。


金融机构已开始行动。工行成都分行与车商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量身打造的汽车分期产品服务;中国银行则聚焦新能源汽车消费场景,提升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

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专家预测,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显著加快至6.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达70%~80%,远高于2024年的50%左右。

随着金融活水持续注入,消费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场规模空前的消费振兴行动,正在成为中国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一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