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我是有一点点慌张的。不是因为我刚刚考完试,而是我准备聊聊高校期末考试划重点的问题。
中午有一个新闻戳到了我的玻璃心,说某航海学院一名学生凌晨向校长发了一条短信,说老师总是给学生划重点,导致他跟其他同学拉不开差距,恳请校长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结果就是校方文件下来了,杜绝任课老师考前划定考核范围.....这个事情在各大高校学生群引发了广泛讨论。
关于这位同学的做法,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不管这个观点是否合理,发表观点的权利总是有的,受到的赞赏还是指责都是这一份权利附带的产品。关于对他的态度,不是我想讨论的问题。(其实我本人是欣赏他这种做法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点就是,高校期末考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期末考试是指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以试卷的形式或其他形式对某一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新闻中那个当然指的是试卷形式考试。这个环节只相关于三个方面,出题者和答题者,以及最后的评判者。在这个环节里,答题者是唯一的弱势方,所以答题者在这个环节里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毫不夸张的说,答题者不仅仅想知道考试范围,还想考题类型,分值比例。把这些信息夸张一点,答题者甚至想知道考题,想知道标准答案。从根本来讲,考题答案与范围类型分值之间没有本质差别,都是关于考试的信息而已。就好像说考什么科目一样,没什么差别的。划重点是当着所有人划的呀,信息是互通的,重点内容和上课内容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在公平的角度讲,划重点不划重点,并不影响竞争的呀。考试成绩拉开差距的意义在于,有了成绩差,就有了水平差,就有了优越感。水平差的意义在奖学金的评定,找工作的时候就有用了。如果一个高校是要培养一群适应社会工作的人才,不划重点真的太有必要了。人才分层效率又要高好几倍。可是优越感有什么用呢,迎合了少数人的喜悦,伤害了多数人的自尊。医好一个戳瞎一片,得不偿失。
可是这个问题怎么就成了一个问题的呢?问题的麻筋在于高校二字,高校教育我们先不聊,先说说对比的一个教育问题,中学教育。对于中学教育最大的期末考试是什么?想必你和我想的一样,就是那个年年都有,却连年折磨千万学子的高考。该不该划重点,高考给我们的答案是该。不然每个省市发的考纲是什么呢,不就是各自的考试范围吗?再说另一个考试,各行各业入职的考试,一般来说都是有的,反正凡是有考试就有重点,就有范围。怎么放到高校期末考试就变成了一个模棱两可了呢?就有了对立阵营了呢?想来好奇怪哟!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个问题最纠结的并不是我们广大的高校学生呢,在出题方和评判方的博弈才是这次事件真正的起因。因为最最强势的一方是单一的,评判方以独有的权利站在制高点俯视这各方力量。评判方可不只有给学生多少分数的权利,还掌握出题人,一般也是施教者的这一方生灵工资待遇等等的权利。不然这个学生写信怎么是写给校长而不是老师呢,给直接的人一般来说更高效才对呀。我记得我曾不止有一个老师表示着,所谓的学生期末考试,不仅仅是学生在参加考试,老师也在参加考试。学生的整体成绩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最主要的一个依据。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老师乐此不疲给学生针对期末考试划重点了,这不仅仅是师生情,还是老师在给自己的考核放水呀。说的越多,越明确,自己的考核成绩自然要高很多。在中学里猜题准就是好老师,在高校里,重点到位才更容易当一个“好老师”,何况有些高校还把学生评价也作为老师考核条件之一呢,当然划重点更容易搞好关系咯。作为评判方,当然只能采取禁令的方式咯!都是无能为力的大招了。
说完高校期末考试,咱们再来说说划重点这件事。
重点内容,一般是考试大概率会出的内容,概率越大,重点程度越高,分值与难度当然也放在重点程度的评比里。可是,考试内容又是依据运用概率,运用能力要求来出的。然而我们都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学生是无限多样的,学生所面对的未来也是状况百出的。比如说,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做律师了,来了一个case,这个学生告诉客户,对不起,您这案件不是我们重点内容,我不会。更可气的是,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做了一个医生,他告诉患者,你这个病不是重点病,没有人会治。。。。想过没有,真的会打人的。。。对于知识而言,从来没有重点非重点可言,知识的美妙之处在于融会贯通,在于精益求精。既然重点从来不存在,划的又是什么呢?划不划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是我关于这一个话题暂时的思考,我没有阵营,两边都在考虑,观点交织在一起,谢谢看官看完,欢迎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