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潘玉良的人生是一种传奇
很久以前都大概了解过潘玉良的故事,十点读书里面人物也有解读,她的画作在各种杂志上也见过。没有深入去了解一下。只是大概知道,从雏妓到小妾再因为丈夫的鼎力帮助发挥她的天赋,让她去巴黎学画,最后成为了杰出的世界级画家,成功的女性。也知道她与丈夫潘赞化分隔两地,她最后在巴黎离世。
今天是主动搜了不少关于潘玉良的文章,多了解了一点细节。
艺术天赋惊人,也得益于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艺术环境。扬州人,母亲是绣娘。八岁以前她天天看着母亲精美的刺绣艺术品,可想而知的培养了艺术敏感。儿童敏感期阶段已经接触了艺术细胞的基底,当然除了后天环境外,她确实是天赋过人的艺术家。
潘赞化赏识她的才华,也同情她的身世,在潘玉良主动且勇敢的抓住她人生的稻草时,他这棵稻草点头了。大她12岁的海关监督潘赞化起初是有犹豫的,后来收了她作为小妾,这样才能护她周全。
丢了芜湖海关监督的职位,新婚夫妻到了上海,他帮助潘玉良识字作画,重启人生。天赋异禀的画家潘玉良报考刘海粟的上海美专时,差点还因为她的青楼背景而落选。
好在“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她实力过于强大还是成功考上了。探索画裸体的前卫举动不被当时社会接受,校长刘海粟建议她去巴黎吧,20世纪处巴黎是艺术的天堂。潘赞化也坚持赞同她的梦想,支持她,他也知道她从来都是那种光不住的鸟,羽毛过于鲜亮耀眼。她也考上了公费留学巴黎学画,徐悲鸿是她的同学。那个巴黎留学的四川画家常玉也是他们圈子的朋友。
在巴黎苦学的八九年,让她成为成熟与个人风格强烈的优秀女画家。回国后高校聘任美术教授,举办了好几次画展。依旧难逃嫖客与妓女的言论,南京展览的画作上被污言秽语玷污。潘赞化明媒正娶的大太太也急于在当了教授后的潘玉良面前显示权威。
她清楚巴黎才是最好的归宿,重返巴黎,在离别的上海码头,潘赞化送给她一枚怀表,往后余生,当她每一次查看时间时,就是他也在想念她。
此后的40年磨练,她在巴黎的艺术人生渐至顶峰,多荣誉加冕。她一直也心系国内一切,一直期待会有和丈夫重逢的时日。
也因此拒绝她生命中另外一个男人王守义的爱情。王守义就像历史上一个不太值得多记录几笔的人物默默陪伴着她。有说是潘玉良早年南京教授的学生,他也算是很早去巴黎勤工俭学的人,后来在巴黎开了饭馆。
他向她聊表心意时,潘玉良说她大他12岁啊,已婚了呀,还期待着和潘赞化重逢,他们是真心相爱遥远守护的。
后来他们姐弟相称,彼此陪伴守护。很感动这一点,因为在所有以前听说的传奇人物讲诉中几乎没见过王守义这个人物。历史更多的是赞美那段遥远守望,大海相隔的潘夫妻。我承认这一段是足够传奇和感人,但内心里也庆幸巴黎的40年岁月有人陪伴潘良玉左右。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的守护陪伴很美好。
他们还一起接见过来巴黎办画展的张大千,潘良玉和张大千姐弟相称,分隔多年异国再重逢无比的感动,一声声大千弟,良玉大姐,是画坛传奇灵魂的心心相惜与彼此仰慕。他们会见时 四川画家常玉,还有王守义都在场,还专门请大厨为张大千准备了美味的川菜。四川省博物馆里有专门的张大千画展馆,伟大的艺术家,革命的艺术家值得被无数次瞻仰。我看的时候,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像艺术家张大千能出国,潘赞化晚年处境不佳,时代乱局,他也相见远在异国的妻子,但只能给潘玉良暗示,严冬将至,六旬老妪不宜漂洋过海。他放她自由,永远的自由,保护她不要受时代的鞭笞。那次送别后也就永远诀别了。
中法建交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潘赞化前两年已经去世了。她也再无回国的理由,他永远不可能召唤她回去了。王守义陪着她走过了最后的岁月,甚至帮她回国办理了遗嘱。他为她置办的墓地是100年租期费用,最后他们还一起合葬了,巴黎郊区的黑色墓碑是他们两人的名字。
还好,她不孤单。
感谢上天眷顾这位世界级的杰出艺术家。
有一位客死他乡无人问津的天才女性作家张爱玲就已经够让女性们唏嘘和心痛了。
天才女性传奇作家潘玉良的一生让女性看到了一些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