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孩的畏惧是身边任何熟悉的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虽然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同时作一个女孩子,我对小孩子没有任何的渴望和欣赏,反而极其厌恶。比如当小孩子朝我走来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害怕,试图用各种方法去避免任何能与他们有关系的事情。
我的童年不是单纯的快乐、不是单纯的无忧无虑。我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回忆:人们纯朴,教会了我善良;人们热情,让我学会了热情和照顾别人;人们和蔼可亲,教会了我宽容大度……总之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童年时候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玩伴,有很多同龄孩子的陪伴,这会使他们快乐。然而我是相反的,我对小孩子的畏惧就是从身边孩子的增多而开始的。从童年时期开始,现在成年了我还是害怕。
我并不是那种茶里茶气、公主病的女生,可关于小孩子我就是怕!由心而生的恐惧,甚至害怕以后自己有孩子或者不知道该不该养孩子!
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生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我的父母却在长辈们的催促和压力下为了生儿子,生了我们五个孩子(听外公外婆说我父母是不要我和我妹妹的,是被我外婆从山里把我们找了回来)。我们年龄平均相差2岁,所以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要照顾家里的弟弟还有周围邻居上街赶集和种庄稼时带来给我们照看的孩子……少一点就是三四个,多一点就是八九个小孩子……我那时候通常被留下来照顾这些小孩子。而且他们特别会撒娇;我妈会把我的玩具和零食,还有我的漂亮裙子送给他们;他们会把我辛辛苦苦写的作业撕掉,害得我重做;他们夺走我爸妈的注意力……
这种事,很多。是我讨厌小孩的万恶之源,也是很多性格缺陷方面的基本原因。
明明我自己也是个孩子,为什么要照顾这么多个孩子的安全、温饱、午休、喂奶粉等,还有干不完的家务。我很好奇:他们那些家长,当初是怎么放心把孩子交给八九岁的我照顾的。
我对小孩子的害怕也是由此而生!并且从来没有被改变过。童年,除了畏惧小孩子,也有数不尽的、有味道的回忆。
小时候,一个村里平均相邻的每两个孩子的年龄差也就才是2岁;周围比自己大或者小的孩子也很多,大家都是一个穷山沟里的娃。孩童时期对外界的了解只是来源于一台几十岁的老人、三四十岁的大人、还没开始读书的“野娃子”………反正,白天没有田活干的时候,庄稼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把家里的煤火烧好,再把自个儿家养的猪下一顿要吃的食物用一口很大的铝盆装好了放在煤火上煮,之后把家门关好,老人们手里牵着小孩子,一路闲聊着去有电视机的人家看电视。
二十多口人围在一个有一座电视机、一个凉飕飕的煤火炉子和四壁都是大石头的屋里看电视。先来的就可以找到三四个木头做的矮凳子或者残留了一点漆的长木凳子坐,后到的人们也只能是蹲着或者是站着看电视了。我们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魔王冒险记》等等,反正老小都感到快乐和放松。那时候的农村家庭每家都很热闹,大家总是一起吃饭、你家有事我家帮忙、她家收割人手不够我们就去帮忙………
我们不用刻意去戒备谁,老人们总有聊不完的八卦;孩子们总有不停的游戏花招。这样的感觉,已经不是现在生活舒坦的孩子们能感受得到、能理解的了。
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土地上的孩子,是从来都不曾体会得到少光少水的日子的。现在那些草屋早已变成了一堆堆长满了野草和树木的黄土堆;窗户里再也不会飘出柴火炒蒜苔腊肉、大蒜叶和佐料炒土豆片的味道了,这些都已随着土木屋的坍塌而慢慢散去。
直到老去,我依然会怀恋那段摘野花编草帽、上山摘各种野果(刺果、野草莓、野葡萄、野杨梅等)和给深山里耕种的外公外婆送饭送菜的日子。
我依然害怕小孩,也依然深深感谢和深爱着我的外公外婆、以及那些已经远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