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停当,减少干扰。照顾好自己,再陪伴孩子吧!
01判断孩子的需求
那天我晚托(幼儿园放学后没接走的孩子会集中到一个教室,由晚托老师照顾)。五点钟,晚托的孩子抱着食物、水杯陆陆续续进入我们班教室。
他们一进来就自然地先问在哪里吃食物,我引导他们去切菜区、玩水玩面区——因为这些区域材料已经白天用掉了,或者玩的孩子较少。但吃东西的孩子比较多,还是有两个坐到了美工区的八角桌。
其他孩子就自己去选择工作了。
我忙着把美工区准备材料的工作收尾。这时听到小石头坐在工作毯上叫我,说:“老师,陪我工作好吗?”
小石头六岁左右,是大班的孩子,我了解他一些状态。他比较需求陪伴。而且我还挺惊讶,他现在可以如此平静地用语言表达需求。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不表达,然后不被关注和陪伴后,会做一些异常的事情。老师和他的爸爸妈妈一定做了很多努力。
我挺开心他这样表达需求,同时判断出自己要妥妥地去满足他的需求,好好陪伴他。
我温和地回应他:“小石头,我知道了,你先等我一会儿好吗?等我忙完就过去。”
02收拾停当,减少干扰
我把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迅速地结束掉,即美工区收拾整齐。然后抬头观察了一下环境,发现切菜区、玩水玩面区的孩子,食物已经吃好离开了。于是,坐在美工区八角桌吃的孩子,引导去切菜区吃吧。
吃完没有归位的孩子,提醒他们去清理一下。没有吃完的食物,问一下是谁的,带他们统一放在门口饮水柜上——这样接走的时候,也方便提醒他们带走。
还有个宝贝,脖子上挂着个水壶在做手工,提醒他拿下来,也放在饮水柜上。
终于收拾停当,环境安定下来,各就各位。只有孩子的工作状态在我的视线里,减少了食物、水壶等干扰。
03引导合适的工作
我走到小石头身边,准备陪伴他。
他看我过来,就到数学教具那里,选择工作。我一看是数学教具,就决定引导他。因为我之前从他老师那里了解到,小石头小时候,家人就常引导他工作数学教具,小石头逐渐也很擅长。后来他在学校,基本上只选择数学教具,因为他会因此获得认可。对于其他活动,他不擅长,也不太愿意尝试。
我说:“小石头,我们班有很好玩的拼图哦,有三层呢,你可以过来看看!”他扭过头,我带他去看拼图,他之前可能没有玩过我们班的这个拼图,最后他选择了拼图。
引导完小石头选择合适的工作。小石头坐在一张工作毯上玩,我坐在他身边。一边陪伴他,一边观察其他孩子,孩子们都比较安定,我就拿了剪纸书过来,画对折剪的图案。
04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帮助
陪伴,是一种情感需求,可能不需要你为他做太多,只需要静静地坐在他身边。他做着自己的事情,你工作着你的工作。空气中流动着让人安心的氛围。
而在他需要帮助时,你触手可及。
拼图有三层,每一层都有对应的照片,但是照片没有标注1、2、3层。小石头照着第二层照片开始拼,拼着拼着发现不对劲,怎么底下是空的,没有落在底部?
他发现不对了,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指给他第一层的照片。孩子需要体验的机会。
他重新开始拼,拼图对他来说,并不算太困难。他慢慢地拼,偶尔有一块拼不进去了,就叫我,我就帮他一下。
拼完第一层,拼第二层。第二层设计得并不是全部铺满的,而是上方有部分缺失,是故意镂空的。但拍出来的照片不是这样,上方镂空的部分,拍出的是下面第一层的部分,需要仔细看才能分辨。
小石头指着照片,其实是镂空的那部分,问道:“这里呢?”我看了看,说:“哦,这是第一层,是从第二层往下看到的。”
他愣了一下,继续看着,然后笑了起来,不再去找拼图。接着拼最上面的第三层。
05需要离开的时候,可以离开一会儿,再回来
我坐在小石头旁边陪伴他。他需要帮助时帮助他,不过他不会总需要帮助,孩子情感需求满足的时候,就能够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
我还有自己的工作,切菜区吃东西的孩子吃好了,我及时提醒他清理,带他找到小扫帚和簸箕。有个小宝贝,在别人工作毯外走来走去,就引导他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大班的女孩待在我旁边看我画图案,说喜欢那个蝴蝶的,我帮她画了一张,有一点复杂,但她很细心地完成了。
在我偶尔离开的时候,小石头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我也在关注他,并及时回来。
如果是别的孩子,我可能会逐渐离开他,不在他身边,培养他独立工作的能力,不过我深知小石头需要陪伴,所以仍然选择留在他身边,陪伴他。
06
小石头拼第三层,第三层上方也有一部分镂空,他又指着照片问我:“这里呢?”我微笑着说:“这是从第三层往下看到的第二层。”他又笑起来。
爸爸来的时候,他还有一点没有拼完,我请爸爸等待他一会儿。爸爸很配合,在门口等他。
小石头拼好了,端详着自己的作品。然后指着拼图,笑着总结说:“这里是从第二层往下看到的第一层,这里是从第三层往下看到的第二层。”我惊讶地说,小石头,你好清晰,是这样的。
小石头好像受到了鼓励,又继续看拼图,然后指着拼图右下角一个小小的镂空,给我看,说是从第三层看到的第一层。我说:“哇,我以前都没发现呢!”
小石头又笑起来,好像很开心。
他再次看看拼图,然后起身归位这个工作。我知道他要离开,就站起来,拥抱了他,在他额头上亲了亲。
然后他去了卫生间,出来后我跟在他后头,陪他往教室门口走。
快到门口时,他突然停下来,转过身抱着我,抬头甜甜地笑,亲了亲他面前我的衣服。我笑了,说:“你有点舍不得走是吗?爸爸在等你,我爱你,再见啦!”
他慢腾腾地走,跟我再见。
07
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在与他相遇的这一段时间,好好陪伴他,鼓励到他,让他感受到一点安心和快乐,对我来说,也是很愉悦的事情。
我想要记录下来,给以后的自己一些正向的引导,希望也给你一些启发。
当你在家里陪伴孩子,我想也是一样的。有时也许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一样可以陪伴。
先把环境和自己收拾停当,减少干扰,静静地和孩子坐在一起。引导他做自己喜欢的合适的工作。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帮助,让他有体验的机会,而不是随意干涉。适当地认可和鼓励他,有助于彼此的连接。
照顾好自己,也陪伴好孩子。爱会在彼此之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