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第一次走进位于海南琼海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参加儿子幼儿园毕业研学活动。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最能吸引他的就是栩栩如生的影像和标本,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十号展厅的南海自然生态陈列流连。
据语音导览介绍:“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区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在广袤海域中散布着众多岛、礁、沙。”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利用光、影、声等展示手段,结合触控、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以“南海记忆”“南海花园”“南海宝藏”“南海风云”“保护南海”为主题,展现了大量海洋生物标本、陆地生物标本、矿物标本,还有活生生的海洋动物。小朋友虽然还不懂“自然生态”“生物与资源多样性”这些概念,但是看着几百种海洋鱼类、贝类、螺类,还有几十种珊瑚、虾类、蟹类,以及上百种鸟类、几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和三十多种蕨类与被子植物、十几种矿物和化石,还是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久久不肯离开。
第二次到南海博物馆,是去年的党员学习活动。集体行动,时间有限,不能把每个展厅都看得仔细,所以选择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展“八百年守候”。
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在1996年发现,1998—1999年试掘,2007—2008年正式发掘,出水文物超过万件。展览以华光礁1号沉船为核心,立足于沉船本身,通过出水文物和沉船结构剖析展示,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面向南海、以小透大,体现了古代舟楫船舶远航对推动南海周边国家文明交流互鉴进程的重要作用,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弘历史,凸显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地位。
看着展览中的文物,想到刚刚从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华光礁1号沉船的介绍,两相印证,对宋代的造船技术、社会繁荣、物品丰富感到震撼。
今天第三次走进南海博物馆,是带着母亲来的。所以不仅自己看得仔细,还要充当解说员。
从1号展厅“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开始,一边看,一边讲给母亲听。
“南海在汉代才被发现,古代叫涨海。”
“这些粉盒、碗碟、银器都在华光礁1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
“这艘船是鱼鳞搭接、多重船板等建造技艺与现代建造规范相结合,按1:0.9的比例复原的。反映出中国古代造船技艺的高超。”
“海南岛沿海渔民因海而生,世代滨海而居,靠海吃海。对他们而言,南海是祖宗海、祖宗地。”
“中国古代艺术品外销的历史,从秦汉以来绵延不绝。17至19世纪,中国销往西方的瓷器、银器、牙雕、扇子、画作等,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
……
在“海药本草”展厅,母亲不用解说也看明白了。前几天在海南省博物馆看过沉香,在梦幻香山看过各种香草,所以一看那些标本就认出来了。最吸引母亲的,是各种各样,材质不同的香炉。母亲不住声地赞叹:“平时谁见过这么多香炉,怎么也想不出这些都是香炉哩。”
三进南海博物馆,每次都有收获。今天收获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