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周日的大清洗,儿子听着国学机早已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此时此刻,凉风习习,总感觉就此睡去有点可惜。坐在大书桌前,今年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夏日之夜的美好,居然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涌上心间,那就开始自己的码字生活吧。
活着真的挺好的,可以感受很多曾经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今天和自己的老朋友观看了一部很与众不同的电影----《冈仁波齐》。因为以前阅读过《西藏生死书》,所以在我的脑海深处,感觉西藏很神秘,藏传佛教更神秘。当时搜索电影时,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讲述关于西藏故事的影片,因此毫不犹豫的就下单了。
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不解加震撼,一群男女老幼组合的藏民团队,千里跋涉,不畏艰险,就为磕长头?!而且整部电影没离开虔诚磕长头的主题,我的小心脏啊,真的是被袭击到了。
一边看着电影,一边思考:看来读一辈子书,都不如磕这么一年的长头有收获。那种简单,那种虔诚,那种团结,那种不畏艰险,那种积极乐观,那种淡定从容,那种一心念经,那种一心向佛......一般人根本做不到,那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去支撑。
不懂的人,估计会觉得只为磕个头,那所有的付出都完全是愚昧的行为,但是我不那么认为。我从他们每晚念经的声音中,分明听出了博大的智慧和爱心。他们让自己受苦,但为众生的吉祥如意而祈福,内心深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就是一心一意的专注念经、虔诚磕头。
怀孕不影响磕头,背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不影响磕头,补给车头被撞丢下不影响磕头,狂风大雪不影响磕头,道路被流水阻断不影响磕头......信仰带来的力量是多么多么强大啊。
以前对磕头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过年给年长者拜年的形式上,看完《冈仁波齐》后,我觉得那些磕头完全就是小儿科。藏民磕长头,手上垫着厚厚的木板,胸前挂着耐磨的皮子,在柏油马路上,整个身体向前扑倒,头必须磕到地上。哪个人磕头磕到额头长包,那成了自己荣耀的标志。长者还会教导他们,磕头不能走的步子多了,关键是“心”,一定要虔诚。
看完这部电影,我总有种白活的感觉。平日里觉得自己这也凑合,那也可以,但是我觉得和藏民磕一年长头的经历相比,那些能力品质啥都算不上。人家就那样无欲无求。电影中的一位长者,到了冈仁波齐山脚下,死到了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边。我在老人家的脸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安详,我觉得那种死亡的状态异常静美和神圣。
换做普通人能做到吗?车子没安顿好,房子没安顿好,票子没安顿好,能舍得闭上那眼睛?而之于有信仰的藏民来说,活着的时候,世间仅仅是暂时的居所,他们认为什么都不是自己的,所以他们什么都不贪恋。他们对于“舍得”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深刻,他们把这种一无所有的信念,牢牢地贯彻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去了,真正达到了“悟空”的境界。
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很多人,早已经迷失了方向。前两天听说一件事情,一队饭店的食客,捡到娘俩的一部手机,硬是不归还,逼着这母女俩必须把他们账先结了。哎,听说这些事,心里更多的是难过,这些人人性都没了,更别说信仰了。
而有信仰的人们,整体很团结,很有爱心。路上没柴了,随便去哪个藏民家里,都可以要一些烧的;自己带的吃的本来就有限,可是遇到磕长头路上毛驴,仍然舍得给送半袋子糌粑;车坏到半道了,热心的藏民大爷力邀十来个人去自己家吃住......电影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看到信仰所带来的美好力量。
好电影总是能引人深思,自己总想,年龄大了,要向内求,那么到底该求哪些东西呢?我想信仰是精神领域的第一要务。人活一辈子,最好还是信点啥,啥都不信,绝对就会走向空虚和迷茫。朝圣的路上,藏民们那么辛苦,但是人家依然能够载歌载舞,我想有信仰的人比没信仰的人幸福指数更高。所以啊,接下来的岁月中,有时间还是应该去找找,我们那早已经迷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