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移民的人说,他们移民是为了孩子。有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有的是因为教育。以前的我对此颇不以为然,然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父母们的良苦用心。
令人欣慰的是,加拿大的环境当然没得说,这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从还没出生开始,他们就被全方位地关爱着。
一、医院不是你想出,想出就能出
孩子出生后,在观察室里,医生护士一遍遍过来检查,事无巨细地叮嘱我们。本来以为检查完没啥事就可以出院回家了,护士却抱过来一堆书籍材料和表格。
表格是用来记录孩子吃喝拉撒的时间的,在最初的几天里很重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提醒粗心的父母及时检查。书籍是图书馆免费送给新生儿的,很精美,颜色鲜艳,能吸引孩子注意力,很好的启蒙材料。
而还有一些材料,是关于如何护理新生儿的。从吃到睡,从常见问题到紧急情况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问题,几乎上面都有。
这个材料是让我们出院前必须学完的,护士会拿一张检查表过来,学完一项,打勾签字,不懂的可以随时问,不学完不准出院。
还有一个不达标不能出院的,就是安全座椅。加拿大法律规定,儿童坐车必须坐在安全座椅里。
我们出院时,护士要求我把安全座椅拿过来,认真检查完规格和保质期后,让我把孩子放进去。等我系好之后,再检查松紧程度。我都心疼儿子,觉得已经够紧了的时候,护士把手塞进缝隙里,说再紧点。为了安全,我只能不顾孩子的哇哇大哭,捆得紧紧的。
于是感慨,医院不是你想出,想出就能出啊!
二、孩子是我的还是国家的?
回到家后第二天,就有护士上门,检查孩子的身高体重心跳等。在之后的两周内,又来了三次。她负责前两周,两周之后,另一个机构接手,直到满月。
有了孩子后,时间少了很多。每次护士要过来前,我都急匆匆地把乱糟糟的家收拾得像样点,像欢迎主人回来一样。
满月之后就要去见家庭医生了,检查同样的项目,定期去。
老婆不禁感慨:“怎么感觉这个孩子不是我们的,而是这个国家的呢?我们只是代为抚养。政府给的牛奶金就是抚养费,定期派人来检查我们给他养得好不好。”
三、全方位的重视
不仅在生产的时候,从开始怀孕,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加拿大有各种机构开办的各种免费课程,全方位教你怎么把国家的孩子养好。
比如,教你孕期的注意事项;带孕妇去医院参观,讲解生产流程、熟悉环境;带孩子没经验?教你怎么带,跟别的妈妈交流;有母乳喂养组织,教你怎么催奶,还可以借吸奶器用;孩子头型不好?有矫正头型的课程。如此种种。
这些课程信息可以在网上、医院、社区门诊和家庭医生那里得到,关于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会得到重视。
四、关于虐童
前段时间,某程和某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沸沸扬扬,一时间群情激愤,恨不得亲自上阵,把施虐者咬掉几块肉。
这些虐童案的后续进展如何?施虐者得到惩罚了吗?被施虐的儿童得到怎样的安抚呢?制度完善了吗?
我没有看到一个全面满意的结果,而这些事就像娱乐新闻一样,沸腾一阵,过去了,就很少人再想起来了。
在加拿大有没有虐童事件呢?有个人问一个老移民,对话截图如下。
看了他们的对话之后,老婆担心以后也被老师叫过去质问,因为儿子屁股上也有块蒙古青。
五、到处都是玩的
前几天带儿子去打疫苗。应该同绝大部分孩子一样,打完后儿子大哭,医生马上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一个玩具,一晃就响的那种。儿子注意力被吸引,稍微哄哄就不哭了。
打疫苗的医院里也有各种玩具,猛一看还以为是个幼儿园。孩子在等待时间可以去玩,分散等待时的紧张和恐惧的心情。
不仅在医院里,在加拿大,几乎每个公共场所里都有孩子能玩的东西。
滑梯和秋千几乎是每个公园的标配,越大的公园,孩子们的场所越多。
购物中心里,经常见的景象是,女人们欢乐地买买买,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里一玩就是半天,男人们坐在旁边等待。
图书馆里不只是书,还会有一块孩子们的乐土,玩具和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孩子们爱上这里。
甚至在有些餐厅,服务员看到孩子,会拿来彩笔和画纸,让他们在等餐期间安静地涂抹。
孩子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应该有属于他们的领土。
六、上学没玩够!
刚到加拿大时,我暂住家庭旅馆。家庭旅馆里长住着一个小女孩儿,在这里上小学,妈妈过来陪读。
一天吃饭时我们闲聊,我问她在这里上学跟在国内有什么不同。她回答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其中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引人深思。她说,放学的时候感觉没玩够!
回想上学的时候,临近放学,多少个小脑袋里已经屏蔽了老师的喋喋不休,专心等待那令人兴奋的一声清脆。一放学,一个个永远是撒欢地飞出门,仿佛教室已把顽心禁锢千年。
加拿大的学校里,孩子们不只是在玩,而是有目的地玩,寓教于乐。移民的朋友中,每天都有人分享孩子在学校里的快乐。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心健康长大,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