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国影视剧里的女皇帝,那武则天绝对是内娱的超级大IP。
你瞧,有的武则天靠那眼神,感觉能直接杀穿整个后宫;
有的呢,光靠眉毛就能和狄仁杰来一场“单挑”;还有的,直接把权谋大剧演成了美妆Vlog。
今天我就从演技、造型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几个方面,好好扒一扒,到底哪位女演员能稳稳扛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刘晓庆:年龄跨度68年,靠演技和化妆封神
要说女皇界的全能选手,刘晓庆那必须榜上有名!
1995年央视播出的《武则天》,她的演技简直就是“人类演技天花板”。
您瞧瞧,40岁的刘晓庆从14岁的少女,一直演到82岁的垂暮女帝。
这年龄跨度,比有些偶像从出道到“糊”的职业生涯都长呢。
40岁去演十几岁的小姑娘,要是搁现在,弹幕估计能把人喷死。
但刘晓庆可厉害啦,她就靠那婴儿肥,再配上一双大眼,直接把观众都给整懵圈了。
其实这背后,化妆师毛戈平也功不可没,他当时又是用柔光滤镜,又是精美化妆。
不过刘晓庆的演技那也是真牛,完全看不出已人到中年,直接把大家都征服了。
再看她的老年戏,那更是封神的场面。刘晓庆抚摸铜镜的时候,眼角的皱纹仿佛都在诉说着权力背后的孤独。
到了朝堂上,眉毛轻轻一挑,就霸气侧漏,那文武百官就跟条件反射似的,自动给她下跪。
就连历史教授蒙曼都忍不住点赞:“这眼神,才是在男权社会里拼出一条血路的眼神!”
当年这剧组穷得叮当响,就剩600万预算,刘晓庆为了能演这个戏,自己主动砍了片酬,甚至还推掉了电影版200万的定金呢。
潘迎紫:36岁萝莉专业户,用童颜征服观众
1985年台湾播出的《一代女皇》,潘迎紫那可是初代玛丽苏女神。
她当时都36岁了,还去演少女武媚娘,就靠着那粉嫩的腮红和水光肌,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
您看她那造型,留着蓬蓬的刘海,腮红打得跟年画娃娃似的,眼线更是夸张得能飞出太阳系。
这造型要是放现在,估计能让人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但在当年,观众就好这口啊!为了演好中年女皇,潘迎紫也是拼了,狂吃十斤碳水,直接从“人间水蜜桃”变成了“唐朝卡戴珊”。
她登基的时候,头顶着20斤重的黄金头饰,网友们都笑翻了,纷纷调侃:“姐的颈椎可真是在替大唐负重前行啊!”
要知道,在80年代,彩电那可都是奢侈品。就这部剧,竟然创下了60%的收视率。
当时全村人都挤在一台电视前,就为了看女皇登基,那场面,简直跟春运似的。
为了演老年戏,她把眉毛和发际线都剃光了,就这敬业程度,现在那些抠图演员可得好好学学。
范冰冰:眼影盘里杀出个玛丽苏女皇
2014年播出的《武媚娘传奇》,范冰冰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妆容够强大,没什么是hold不住的!
您瞧瞧那妆容,死亡芭比粉口红配上荧光绿眼影,武则天去上朝就跟走维密秀似的。
观众们都忍不住吐槽:“这剧干脆改名叫《武则天换装小游戏》得了。”
剧里的剧情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李世民居然和媚娘谈起了恋爱,李治直接变身恋爱脑。
史学家们看到估计都气得拍桌子:“这怕不是平行宇宙的武则天吧!”
据说范冰冰的老年妆每天得贴7小时的硅胶假皮,脸肿得跟馒头似的,还得接着拍9小时的戏,实在是够辛苦的。
这个剧组光服装就花了超过千万,那用的眼影盘,感觉都能绕地球三圈了。
刘嘉玲:蜡笔小新の蔑视,眉毛单挑狄仁杰
2010年电影《狄仁杰》里,刘嘉玲演的武则天,就靠那两条加粗版的野生眉,直接杀上热搜。
您看她那造型,黄金铠甲配上扫把头,女皇登基的时候,那架势感觉像是要发射火箭。
徐克导演解释说,这是赛博朋克风,网友们可不买账,直接回怼:“这分明就是去美发店办卡,被坑的失败案例嘛!”
虽说造型被大家吐槽得不行,但刘嘉玲的眼神那可是相当厉害,一个抬眼,就能让观众瞬间闭嘴。
特别是那句“本宫眉毛也能杀人”,直接入选年度沙雕台词榜。
面对狄仁杰的灵魂拷问,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一句“天地不容本宫,本宫便不容天地”,直接封神,还被网友们P成社畜表情包。
贾静雯:把宫斗剧演成了古偶甜宠剧
2003年播出的《至尊红颜》,那简直就是“历史偶像剧”,武则天在里面主业是谈恋爱,副业才是当皇帝。
贾静雯那盛世美颜,直接让观众们集体沉迷,大家都觉得:“要啥权谋啊,姐姐这脸,就是九族豁免权!”
贾静雯和赵文卓组的“君羡CP”,那甜度超标了。
网友们一边吐槽剧情,一边还嗑得停不下来:“管它历史是啥?我们只要大团圆结局!”
冷门黑马:这些女皇你绝对想不到!
归亚蕾(《大明宫词》)
归亚蕾把女皇演成了哲学教授,每句台词都像是在写高考作文。
特别是那句“一个女人最幸福的是陪伴丈夫”,直接把女权主义者气得不轻。
惠英红(《唐宫燕》)
惠英红为了演武则天,自己主动降低片酬。一出场,那气场,直接证明了“你红姐永远是你红姐”。
从刘晓庆那堪称出神入化的演技,到范冰冰的“眼影盘治国”,每个版本的武则天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能在男权社会里打出一片天的女人,眼里得有股狠劲儿,心里还得有星辰大海。
至于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女皇呢?观众们早就用遥控器投出了自己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