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把音乐的织体,从单音织体、复音织体、主音织体,甚至到东方的异音织体,这些织体的具体形式都大致上做了说明。
大家已经能够从音乐的内涵去理解生命跟大自然的演进,还可以从音乐的结构去理解到中西方的美学跟生命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西方人写实,东方人写意。
我们已经不仅仅懂得去理解跟欣赏西方的音乐或者流行音乐,也可以懂得去欣赏中国传统的音乐,甚至还懂得去欣赏一些比较冷门的,非常传统的土地民谣跟少数民族的乐曲。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感觉,东方人的学习,或者是生活很容易纠结在数字上的竞争。比如说考试的分数要高了,名次要在前面了。当然,竞争是人生中不能避免的一环,但是它注重数字上的成果,就会让人比较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即使长大之后,也可能会让自己继续纠结在数字上的竞争,忘了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其实,音乐就孕育在生活当中,音乐除了是一种技巧,音乐也是一种生活。这个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你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生活。
这里有几个曲例,可以帮助你由浅入深加强你对音乐的理解,记住,感受是主观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只要你能沉静其中就好。
曲例: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的序曲,还有吴金黛老师的《湿地小精灵》。听听这两首曲子中,有没有单音织体,复音(对位)织体,主音织体和我们东方的异音织体。
最后,就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出自他的《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在这一整段曲例当中,如果我从5分03秒作为前后段的分界点,你觉得前段跟后段,哪一段是主音织体,哪一段又是复音的对位织体。
第二个问题,当你学完了织体这个部分,有没有改变你聆听音乐的一些习惯,比如说你以前听音乐的时候,可能比较会专注在聆听旋律,那现在再听音乐,会不会听到比较多它的机理结构呢?
祝学习愉快
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