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篇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好文章,篇幅太长,我把这些观点揉碎了简单分享给大家。
社交的本质
必要性
我们无法自己搞定所有事,需要人帮衬是必须的。我们之所以还能活得好好的,是因为能与别人交换。
交换性
所有社交行为的本质都是交换,用时间换快乐也属于交换的一种,功利地讲是都可以量化的。
利益性
量化后的交换行为为等价交换。很多人喜欢用“人情”来模糊化这种等价交换,使其不容易赤裸裸计算出价值。因为人情是按“个”来计算的,谁更狡猾,谁就能得利。
内核
交换时,低价值的一方总喜欢打人情牌,高价值的一方喜欢等价交换,毕竟谁都喜欢占别人便宜和不被别人占便宜。时间久了,就会达到平衡相交的纳什均衡。
不提升自我交换能力(价值),总想用低价值去交换人家的高价值,面谈。少数成功的例子是:用尊严交换差价,况且人家还不一定愿意要你那点儿尊严。
社交的两个账户
原作者用了两个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我认为)——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来更好地描述社交行为,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
简单解释下两种账户,大概的意思是明确社交的目的:①用时间或金钱交换②用个人价值(资源)交换。
很多人认为明明自己在外面应酬很辛苦,为什么社会那么不公平,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回报。大哥,你要么就是想用低价值交换人家的高价值;要么每次用的是消费账户,玩的不亦乐乎回来。你究竟努力了什么?又想要什么回报?
我们得清楚每一个社交行为的目的。
社交的个人定位
依个人情况而定。
资源掮客
努力找到更高更广的平台,理顺资源之间的交易价值及可应用范围。少部分精力用于自我价值提升,目的在于接触更高的平台。
孤独的专注者
无用社交全部推掉,因为绝大多数社交除了浪费时间外毫无价值可言。要将时间和精力大多数用于自我提升,少数自我提升以外的时间用于必要交换上以增加进步效率。
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个人定位。
人情和对等
很多人还是难以判断,到底什么时候该讲对等,什么时候该讲人情?根据上面的理论来看,低价值一方爱讲人情。高价值一方爱讲对等。
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为什么这么好用?因为它兼具两大特点,红包,里面是实实在在的钱。前者代表人情感谢,后者代表对等利益。找人帮忙时,一个微信红包,既能表示感谢,又能表现对他劳动的认可。
当我们使用红包的时候,对方就很难分清,你是“讲心还是讲金”,这在社交中肯定是有利的。
红包与转账
转账只有对等社交的功能,钱给多了对方不收;钱给少了,对方会认为在你心中他的劳动就值这个价。
红包在拆封之前是看不到数量的,若是多了对方很开心;若是少了,红包本来就是表达感恩,和谢谢也差不多,多数人也不会计较钱数。
酒桌文化与社交
为什么总被长辈劝“不会喝酒以后不能在社会上生存”?
既然会喝酒这么有用,那么可以自行统计一下,会喝酒平均比不会喝酒的人混得好么?之所以他们喜欢劝别人加入他们的群体,而是因为一个群体的基数越大,获得的自我认同感越多。所以他们是为了群体的安全感,自发拉你入伙。
现代人原来越重视健康,“以酒会友”恐怕会越来越少。
酒桌文化
网络上也有很多分析酒桌文化的文章,核心观点有两点:其一是“互相暴露丑态”,属于交换的一种;其二是“强迫服从”,检验你是否会为了我而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刨除这两点,酒唯一的作用是交流的一个引头,也就是创造一个交流的环境,减少彼此间的隔阂。
总结
你以为靠喝酒解决的事情,其实喝酒前就已经决定好了;你以为喝酒能助兴,其实是你喝酒助别人的兴。
只要你不想喝,你永远都可以不喝。找借口是对对方的尊重,而接受借口是对方对我们的尊重。尊重我们的人,我们也尊重他们;不尊重我们的人,我们也没必要社交了。
一个彩蛋:我私信了作者问具体红包要给多少才合适,作者回复:按市场价来。(╯‵□′)╯︵┻━┻
原作者:公众号“请辩”蔡垒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