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档案馆 张静
翻开中国的上古史,可以发现,最早蚩尤发“九淖以薄空桑”,“淖子”即“河女”,可知,九淖即九河。那时,黄帝与蚩尤曾沿着“大河”战斗。九河是出现最早的河。
九河打上了齐国的铬印:《尚书中候》:“齐桓之霸,遏八流以自广。”最早的九河显然在“山东齐国”地界内,齐桓公再牛气也得遵守诸侯辖地管理办法吧,他是个好面子的人,结盟称霸,不是掠夺别人地盘,喜欢多管闲事,辅助周室,他总不能跑到晋国、卫国等地界堵塞河流吧!但他堵塞九河的举动也是足够大胆的,才被人说成“之霸”。
纬书《洛书》:“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埋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 《路史·前纪·泰皇氏》:“人皇出于提地(“提”即“摄”)之国,兄弟别九州,已居中州,以制八辅。”《洛书》:“人皇驾六提羽,乘云祇车”《洛书·挞亡辟》:“人皇别长九州,离艮地精生女为后,夫妇之道始此。”孙瑴《古微书》:“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分长九州,各立城邑。人皇氏依山川之势(这一段记载,非常符合聊城“九座龙山文化城”的特点,九座城都是依坡地、水流方向建设的,并开有泄洪的口),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又《春秋纬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周密与神通,号曰五龙。人皇九头,提羽盖,乘云车,出旸谷,分九河。”《楚辞》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五龙比翼,人皇九头。”宋均曰: “九头,九人也。提羽盖,鸟之羽。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女娲,亦三皇也。”《列子》:“伏羲、女娲,蛇身而人面,有大圣之德。”《玄中记》:“伏羲龙身,女娲蛇躯。”
也就是说,“人皇九头”居住于九囿九城的地方,出了“旸谷”,又分出九河。这个“九座城邑”而居之地,除了聊城市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连为九座龙山文化城”——不多也不少,又刚好在齐国界内。
从聊城市河流的走势看,都是从莘县往高唐或阳谷,或冠县一带流淌的,因莘县地势比较高一些,帝喾“高辛”又是“高莘”,高是其地势特点。
漯水是用来分流九河水势的,河源在莘县南一带。
九河分岔只能在齐国界内,则莘县卫地(后魏地)不是九河分流之地,是未分之前的主流之地。
再东北行,就是聊城东昌府地界朱老庄密城集一带,这里是《阳谷县志》记载的“伏羲教民种谷”之地,称为“阳谷”,名字与记载是可以对应上的。
密城集的“密”之所以叫“密”,估计与九河均在“分岔”处有关系,在“密”的东北位就是茌平,“茌平”又是“茬平”,茬-叉-岔。九河在此分野。
伏羲的“密”与“宓”义有三:
1.稠密。九河分岔很多,故而十分稠密。
2.密是清地。是清河所在,“清”通“静”。《龙龛手鉴》:“密……春也,静也。”
3.宓是止住脚步。《玉篇》:“止也,静也,默也。”遇到河水不便再过河了,于是止住脚步。
伏羲的“伏”:
1.趴,脸向下,体前屈——曲的。2.隐藏。3.屈服。
它最大的意向是“曲”,与河流有关,与“河弓之曲”有关。
“聊”与“陆”有通假关系,过“聊城”就是过“大陆”。
从莘县到伏羲密城集、聊,再到茌平一带内涵义项,组合成九河分岔处的主道特点。清清静静、徐徐散布开,流过9座城的夹隙处。
《史记》言:“黄帝筑五城十二楼”。
《渤海十洲记》记载了北斗七星(北斗七城)的准确位置。
播为九河的主干道,目前排除漯水(黄河排洪,大禹时所开另渠),只有两条可疑河道,一是马颊河,一是徒骇河。志书有言,原马颊河过莘县、阳谷又向平阴转去,如这里散出九河,根本流不到九城之处。
若此,只余聊城境内的“徒骇河”是原九河之主干道。
兜兜转转,它还是真实的,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清早醒来,如梦初醒,将此思索片断,公布于世。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