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爸妈一直念叨着想去杭州游西湖,但是家人各自的闲暇时间怎么也凑不到一起。前些天趁着老爸过生日,弟弟提议自驾游,饭桌上酒酣耳热之际一锤定音,决定第二天全家总动员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且是和家人一起,心情格外地放松。一路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不紧不慢地闲聊,倒也不觉得无趣。经过近3小时的跋涉,跨越205公里的路程,我们赶在午饭前抵达了西湖。
还好天气不错,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并没有像歌词里唱的“突然暴风雨”。站在湖边远远望去,看着水中粼粼波光似吹皱的丝绸般随风荡漾开去,身心舒坦。
我们乘一条小木船,沿望湖茶楼至断桥游览了一圈。或许是长期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突然面对视野开阔的新鲜自然景观,整个人都被放空下来,内心十分宁静。
摆渡的船员是一个乐观的中年大叔,他告诉我们一圈下来,大概45分钟。
我有些疑惑他们为什么只用一支木浆划船,大叔笑着说,上岗前有经过严格的培训,一支桨操作起来不仅省力也可以划得很稳,关键在于技术。他在西湖上摇了八年的船,对于目测湖上的天气和风向早已得心应手。
我们游至湖心时,一条与我们并行而过的船(或许是应游客要求),船员故意将木船摇得晃荡不已,船上游客尖叫不断。
欢笑之余,我们问起西湖有没有出过事故,大叔说八年来只出过一起事故,还是游客自己跳的湖。当船员跳下船,将那人捞起时他已溺水身亡。
大叔不禁感慨,有什么看不开的事情,非得投湖自尽呢?人生最长不过百十来年。他每天在西湖迎来又送走一批批游客,在湖上彼此天南地北地闲聊,往往觉得时间短促。
我们被大叔的乐观心态所感染,得以度过更加愉快的一天。后来我们在乌镇遇到的游览车司机则完全相反。
灵隐寺飞来峰
从西湖到灵隐寺的途中,满目皆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沿途的山间斜坡上还种有大片的龙井茶园。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不知道周边的居民幸福指数会不会相对高一些,哈哈。
我想生活在这种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中,居民的脾性和修养总不会太差。我话音未落,立即被我弟无情反驳:那是非假日出游造成的假象,你别被迷惑了。
他的话不无道理。等到游客密集的时候,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这并不难想象。有人群的地方就免不了喧嚣,何况还是带有商业性质的景区。
爸妈请香进灵隐寺祈福,我一贯不信佛,便和弟弟待在寺外的山道上流连。好在山间空气清新,扑鼻一股淡淡的树叶清香。山路间不时回荡着类似鸟儿鸣啭的清脆声响,路过小商铺才知是店家用类似木哨子吹出的招揽游客的声音。折返的途中,一只松鼠从树间探出头来,引来路过的游客驻足围观、拍照。似是受了惊扰,一忽儿又钻进树洞溜之大吉。
从西湖到断桥之间步行往返已耗费大量体力(平时缺乏锻炼的后果),到了飞来峰只得在山道上走了走,并没有登顶,稍有些遗憾。
山壁间遍布石刻造像(都是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佛像),给山林笼罩了一层庄严肃穆之感。
我想起不久前,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景区翻修古佛像,将原本素雅的佛像翻新成了花里胡哨的面孔,遍失青灯古佛的庄严之感不说,隔着电脑屏幕都不能阻挡那浓烈的“乡村喜气”。
惟愿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不再卷土重来。否则未来出行,古遗址皆是花红柳绿的大色块视觉冲击。那就不能叫古遗址了,直接改名“乡村风油画展”可能更合适些。
宋城
听说宋城晚上有千古情演出,简单吃了碗面条,我们一行又走进了宋城。过了闸道检票口,步行不远穿过“爱情门”,石板桥两侧的栏杆上系满了心形祈愿牌,放眼一片红红火火。
听园里的工作人员说,旅游旺季一天接待的游客数以万计。只怕不需三两天,就能将桥上挂满一片红。不知道那些为了给新鲜血液腾位置,挂上去不久颜色还未腿尽的祈愿牌带着那些真挚的心愿,最终流向了哪里。
美好的心愿无处不在,错过了“爱情门”不可错过“前世今生”。“前世今生”和“爱情门”真是一脉相承。
进了园子我才知道宋城是一座“水浒”主题公园,商铺大多是按水浒传中广为人知的几个人物、情节设定的。
沿着市井街到宋河东街走了一圈。看到快活林随手拍了张照片。打铁铺里多是些不太常用的刀具,没有看到店家。武大郎烧饼铺远远就能听到音响里在吆喝“炊饼,又香又脆的炊饼……”,卖饼的店家一副武大郎扮相,模样倒是比武大郎强许多。孙二娘包子铺我没敢拍照,大堂里挂着几只断手、断足模型,还有游客坐在残肢旁从容地吃包子。
小朋友都有戏水的天性。我们到的时候没有看到泼水活动,池子里倒是有几个小朋友和大朋友玩得不亦乐乎。整个宋城就属六号房广场和欢乐城堡最热闹。从一号剧院看完演出出来,听到广播里通知六号房有仙女浣纱表演。广场上人头攒动,节目音效震耳欲聋,嘈杂而拥挤的环境让人完全没有心情看表情。
我一向喜欢邮戳,毫无来由。可惜从未收到过明信片,自己寄给自己又觉得太过矫情。驻足,却想不起可以寄给谁,这种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已经没有太多人喜欢了。
带有流苏的书签倒是不错,想起我已经有很多书签了,转身再看看家人已走出去很远,我赶紧慢跑着跟上去。
路过一家丝绸店,看到店里一套汉服改良版的民国风套裙,有些心动。不过在看到价格的那一刻,我已经放弃它了。这种衣服虽应景,却不实用。眼下心动,时间一长怕是要肉痛了。
千古情演出18:00开场,我们对号入座后,剧场前排已坐满了游客。整个剧场大概能容纳三到四千人。
4幕演出,看完第一幕《宋宫宴舞》,我有些失望。按理说这么大的剧院,在节目编排上应该非常严格,不想演出中演员的舞步动作参差不齐,水准可想而知。
第二幕《金戈铁马》,讲岳飞单枪匹马跳下城楼,浴血奋战救下战场上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临死前孩子的母亲终于出现从岳飞手中接过婴儿,跪下磕头拜谢,痛苦流涕。
演到这一幕时,坐我旁边的女孩抽泣不止。黑暗中有个男声问她,“有这么感动吗?”,她抽泣着回答,“终于……值回一点儿票钱了。”事后我才想起,她这是喜极而涕啊!
我比较喜欢第三幕《西子传说》中的《白蛇传》片段。场景模拟十分逼真。当许仙与白素贞在断桥相会时,整个舞台乃至观众席都下起了蒙蒙细雨,结合演出仿佛真有一种置身于烟雨江南堤岸边的幻觉。演到水漫金山时,舞台犹如置身洪水当中。
感动我的是道具、3D特效、舞台场景的设计。假如演员的舞姿、动作能够更加规范、统一就更完美了。
乌镇
如果将宋城比作车来攘往的繁华街头,那么乌镇就是曲径通幽的小巷。相比宋城的动,我更喜欢乌镇的静。
宋城的喧嚣之下是娱乐至上的现实社会缩影,乌镇的冷清之上却含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同样一碗面条,宋城要价26元,乌镇却只收15元。用我爸的话说,这是地道的良心价。
其实谈钱一点都不俗。两天游玩下来,大头都花在景区门票上了。反而忽略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到乌镇的当天气温比之前一天在西湖时要燥热许多。好在西栅大街都是古色古香的木质屋舍,视觉上都比水泥墙要凉爽。
在渡口看到有免费渡船,我们又上船游了一会儿西市河。本以为是转一圈原路返回,却不想是单程路线,船家将我们又送回到了西栅大街的入口处。无奈之下 ,只得坐上游览车,让师傅将我们送到巷子的最深处。
开游览车的师傅,是一个30出头的年轻男子。初入乌镇,一无所知,我们请求他稍作讲解,他却回答说没什么好讲的。问他为什么,他只说太累了不想说话,彼时才上午10点不到。
我不由得想起西湖边的摆渡船员,同样在景区工作,心态却大相径庭。我猜想,不知这是否和年龄有关。但,年轻不是更应该朝气蓬勃么?
我们漫步西栅大街的时间刚好避开了演出时段。国乐剧院空无和旁边的乌镇书场空无一人。据说有皮影戏和胶片电影,很遗憾错过了场次。
雅龄轩里的橱窗展示着年代久远的胶片机。我想起小时候在村里和长辈一起搬着板凳儿上邻村看胶片电影的场景。七八月的晚上,草草吃过晚饭,也顾不上汗湿了衣裳,紧抱着一张小木凳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长辈后面,跑丢了鞋子都来不及回头去捡。等到电影散场,回头路上再去找鞋,哪里还寻得着鞋子。
没拍到店铺的名字,暂且直呼门牌号吧。店里展示了部分国画和素描。没有瞧见特别喜欢的作品。
但凡旅游景点的地标位置,总是被各路游客争相占据,无它,只为拍照。类似于到此一游,简单粗暴,有图有真相。
妈妈想上前拍照留念,没注意到背后一排摆好POSS等着被拍的小姐姐们。年轻的男摄影师嘴巴很甜,说完“这位姐姐,麻烦你先让一下”后,妈妈笑着退到了一边。
这张硕大的竹编簸箕(我们那里篾匠称它为簸箕),占据了大半个墙面。它对面的墙则被一大片爬墙虎铺满了。这个位置取景应该特别美,我还挺中意的,可惜没有掌握好角度,照片被我拍糊了,就不上图了。
这次来得太匆忙了,只简单逛了一遍西栅大街,体验了一番民国气息。并没有前往观摩木心美术馆。既然来到了文人之乡,总该看一看带有文人气韵的艺术作品才是。
下次若是还有机会来乌镇,我想我会住进乌镇客栈。不论是西栅大街还是东栅大街,并不是从头至尾走一遭就能轻易感受到它的美的。否则,到此一游,只能沦为肤浅的谈资。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确实是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情。但在现实面前,这浪漫显得有些苍白,因为最终我们可能会因为预算超支,不得不放弃某些行程。以至某些景点并没有深入去了解,这样可能导致旅行变成了敷衍了事。
由于没有提前做攻略,原本可以提前团购的门票,现购要价贵上许多。那些多花的钞票,假如能节省下来,还可以饱餐几顿当地美食。美食加美景,双重体验,不是更好么。
旅行得以让我们短暂地跳出琐碎、烦躁的生活,进入一种不争朝夕的状态。在短暂地抽离之后,能更好都融入生活,让生活变得可堪忍受。
总的来说,初次旅行体验还不错,尤其是和家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