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属都具有最终影响其强度的结构缺陷-金属中的缺陷越多,则其越软或越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正在创造新的金属合金。该方法允许获得更耐用的金属化合物,但同时导致其导电性的损失。从而限制了在各种任务中使用新合金的可能性。美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该发现的作者是佛蒙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开发了一种生产新合金的机制,该机制可使金属坚固得多,但同时又保持其导电性。
如何制造耐用且导电的金属
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例如,在纳米级,科学家将痕量(换句话说,非常微不足道)的铜与银混合在一起,因此能够获得最耐用的银合金-它比当今存在的任何银合金强42%。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变得更坚硬的银并没有失去其导电性能。回想一下,银本身在金属中具有最高的电导率。
由于采用了新的生产方法,科学家们得以克服了霍尔-佩奇(Hall-Petch)的所谓理论极限,该极限已维持了70多年。它也被称为霍尔-帕奇法则。根据该极限,金属的晶粒(颗粒)越小,物质的结构越牢固。但是,有一些限制。当金属晶粒变得太小(几纳米大小)时,这些晶粒的边界变得不稳定,开始移动并变形,从而导致金属再次“软化”。
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创造出所谓的“纳米晶纳米金属”来克服这一限制。由于铜原子的尺寸略小于银原子,因此它们能够穿透银晶界的结构缺陷。这样可以防止结构缺陷移动,使金属更坚固。同时,铜粒子不会对电子通过银的移动造成任何问题,从而使金属保持其导电性。
这是一类新的材料,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弗雷德里克·桑佐斯(Frederic Sanzos)说道。
研究人员认为,一种新的合金生产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银,而且可以应用于其他金属。至于使用范围,新方法有一天可以被有效地应用,例如,用于生产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更轻的飞机机身,甚至用于建造更可靠的核电站。似乎这些并不是唯一的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