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关键对话,在我们家我和大儿子的对话大多都属于关键对话,因为他现在高一早出晚归,很少有机会和他说上几句话,所以我特别希望和他愉快地沟通,可是往往谈到关于学习的话题时他气得想逃,而我还收不住控制的情绪继续叨叨,于是我俩关系越来越紧张。
书中说原始社会时,如果碰到一只老虎,我们的反应肯定是打或者逃,无论是打或逃,你的血液流向哪个地方,四肢,你的大脑会一片空白。比如我们在菜市场和大妈吵架,我们跟老师谈话时,向朋友求婚时,当然也有时我和老公吵架时,我会觉得自己嘴特别笨,该说的话没说出口。
在进行关键对话时,往往会陷入一种要么是愤怒得罪对方,要么是忍受后默认,这两种结局。
先来看看咱们为什么会生气?生气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和借口说这是怪他,如果不是他的话,我就不会这样。孔子夸奖他心爱的弟子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所以当我们生气时跟别人关系不大,心理学里面叫ABC原理认知模型。
A事件发生
B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c你的压力状况
是什么使你的压力状况变大,大多数人会关注A来改变C,那到底是关注A还是B,才能改变C呢?
生活中孩子成绩不好,补到成绩好为止。老公背叛家庭,我就天天盯着他怨恨他,父母生病了我请专家医师治好,我就没问题了。
想想孩子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好像他的身心健康重要一些,似乎亲子关系更能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夫妻之间没有走到离婚的地步,那应追求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改变你可以改变的,学会感恩对方。孔子说孝敬父母最大的难题是色难,我们是否可以和颜悦色的和父母沟通,“我让你多出去到公园走走,你一天到晚坐家里。”父母听到的只有瞒怨。
那如何学会关键对话?
请在每一次对话前学会问几个问题。
1.通过这次对话我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2.通过这次对话我希望对方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3.通过这次对话我希望我们俩关系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4.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
这叫作引导性思维。
比如说当我大儿子放学归来踏进门那一刻,我要通过这次谈话,我想让他减少玩手机的时间,而专注他应提高的那一科成绩时,我应怎么说?
这次月考你没有考好,我挺替你担心的,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讲讲吗?我儿子大多会说,数学课我有点听不懂,我知道怎么学好。我通常会说你是不是数学上课听不懂,刷题刷少了这叫判断。
我要大胆坦城地说出我的想法,这时可以用对比法,孩子你平时早上六点去晚上十点才回来,真的很辛苦,妈妈有时会和弟弟早点休息了,对你的生活起居妈妈关照的少了一点儿,妈妈表示道歉。你每天自己在努力的背书做题,妈妈能看见。
我今天想和你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没考好的原因,如何去面对以后的学习。而不是来指责你,给你压力让你下次月考考好。我希望你能每晚花20分钟去补习数学,然后可以放松的听歌娱乐一会儿,我希望你的高中生活是努力快乐相伴的。
我想听听你的学习计划,他可能会说同意我的想法,这时我可以说我认为高中生不能一味地苦学,要适当的放松,但是这时我要找到盲点,但是你的数学成绩关系到你的排名,是很关键的,况且我发现你的思路敏捷,数学一定会越学越好,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的。
再比如我老公去重庆出差了三天,回家之后第二天正好周六,他说要加班,那天我让我爸妈帮做饭,到了晚上七点半我陪老二上围棋回来,我妈说我老公晚上去和同学吃饭了,我当时有点生气,那我应该怎么说?
我想和你谈谈,你看那晚你出去和同学吃饭我有点生气,我指责你不是让你不和同学吃饭,而是觉得你出差三天,你看周三晚上上围棋回来八点,周五上写字回来也七点多,这几天带孩子又做家务人有点累,我和孩子都需要你的关心和陪伴,而且老大一周才这一晚放假,他回来会长时间去玩手机,而你在家他就会注意一些,你以后可不可以这一天不出去,换成平时出去,多关注老大。相信他听到之后也会同意我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谈话我们总结一下,我们要时刻牢记谈话的目的和意义,首先要学会分析事实的经过,这其中不要指责和判断,其次坦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比法”这个工具时刻记着用上,最后征询对方的意见,找到共同关注的点加以述说,然后找到盲点来补充。
樊登老师说只有弱者才追求公平,强者在对话中追求的是怎么能够为对方和我追求更好的福利。
之前我总是指责孩子,只会叨叨,其实我们静下心来,尊重和坦诚地和对方谈话,对方肯定会放松下来认真地倾听,这也需要我们写下来去多练习,这样才能让我遇到事情时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