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一天《认知觉醒》
原文摘抄:
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我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醒着”和“睡着”,这二者显然是矛盾的,但在指出这个逻辑错误之前,你不妨先随我一起看看我们的人生轨迹,或许你会同意我这个说法。
如果不出意外,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不谙世事的我们认为:即使暂时说不清具体该怎么做,但有份十足的信心就够了,毕竟年轻无敌嘛!
然而现实并不总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这份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人迷迷糊糊地到了某个年纪,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梦想与现实落差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绝尘而去。一时间,他们焦虑急躁又如梦初醒:“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但即使含泪拷问,也似乎错过了最佳时机,毕竟人生是个单行道,无法从头再来。最后他们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
一小部分人幸运些,在合适的年纪“睁开了眼睛”。他们跳出了成长的陷阱,开始刻意提升自己,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慢慢甩开了大队伍,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然而很快遇到了瓶颈: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这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的画像,事实上也是我曾经的画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像一个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那时的我,虽然对本职工作非常投入,但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有空就找朋友们聚会,时常喝到烂醉;经常熬夜,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实在没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觉……下意识中,我觉得这种无忧的生活会继续下去。
感想:我对这段话很有感触。我也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也是一个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