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孩子们普遍认为哭是羞耻的行为。他们有时候还会语言攻击哭泣的同学,给对方冠以如“爱哭鬼”之类的名头。
孩子头脑中的哭耻感大概率是源于养育者的强行灌输。比如不少大人夸奖孩子不哭,乃至用“你是男子汉/你是姐姐……你不能哭”这样的“道德绑架”的手段来阻止孩子哭。
不想看见孩子的眼泪,其实是不想看见孩子悲伤难过的情感和情绪。
哭是上天赋予的解压抗抑郁良方,眼泪还能排毒,因此哭实在是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特别在心理健康成为其全社会关注焦点的情况下,去除哭耻感,让孩子想哭就哭是多么天然、简便又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
如何消除孩子们对哭的羞耻感?首先需要大人要自己去除自己头脑中的哭耻感。
我觉得古诗词古文学就是个不错的切入角度。从它们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大文豪都爱哭,比如:
1、爱哭的诗圣杜甫,哭到眼泪把衣服都打湿了。
证据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证据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爱哭的诗仙李白,哭个不停。
证据: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3、爱哭的白居易,夜里梦到好朋友,哭得眼泪把毛巾都打湿了还要哭。听了琵琶曲,哭得眼泪都把衣服都打湿了。
证据1: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梦微之》
证据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4、爱哭的苏轼苏东坡,夜里梦到死去的妻子,哭得泪千行。
证据: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5、爱哭的贾岛,一读自己的诗就要哭。
证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以上是爱哭的大诗人们。不写诗的英雄豪杰也爱哭啊。典型的例子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那简直是动不动就大哭,上个厕所看到大腿长肉了也要当众哭一场……
总之,哭不丢人,这么多大名鼎鼎,英雄豪杰的大人都爱哭,小孩子们遇到难过伤心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自然地哭一哭解压呢?
去除哭耻感,哭是好事,想哭就哭,哭吧哭吧不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