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又下回了简书,原因是想要找一本书,没找到却收获了意外惊喜,看到在大三时候写的日记突然很感慨,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老泪纵横。突然变得感动,当时的我是多么想要要去体现自我价值,一直在好奇求知,看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文章,懂不懂,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做到,反正都写下来了,如今看来,当时的状态或是态度是好的,但也的确是双标狗,知道不等于做到呀!这是我现在对过去的我的批判,现在的我是否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是的依然存在,这是不能否定的事实或是自欺欺人,文字不能如实写下来就没有意思,写下来要看到血淋淋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有很多美好的冲动,多么热血沸腾的想法,但是却没有持续的发展下来,从没有持续的反思和记录这一点的表现来看,是比较可惜的。从中所能看到的一点是,我能够从看过的文章中提炼出来一些作者的观点,再结合实际来,因为当时看的一句话,现在还零星记得半点:学习和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存在,那么这种无意识,无目标的学习是很难内化的,它是虚无的。现在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当再次写出来,又强化了一次。底层的东西是要害,当再一次提到思维与问题的关系,我们的目的再一次清晰,明白这种关系是给自己带来一种牵引的力量,当自己清楚要认真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具备这个“前提”的时候,牵引就在发生。当我写到这一段停了一下,反思刚刚写的东西实在是只能自己随便看看的,十分亢长啰嗦,语言作为思维的媒介,它们的转换对我来说确有些困难,总是词不达意,或是思维上本是混乱的,或是母语没学好。我想这两者都有。每次写东西都是靠感觉,所以似乎没有主题,想到什么写什么,这种习惯可以追溯到零秒思考的练习上,以前起码还有分段,现在一通下来的确不妥,这也是训练走偏了,自己偷懒了。
所以下面分段说,原因,一是分段比不分段更符合看的欲望,也就是符合排版的美感。二是每一个想法,或是说完一件事,应该停顿一下,分离一下,下一段是分段,补充或是链接。
我想日记应该有日记的样子,规则是由我定的,首先就要真诚,什么正经人谁写日记,正常人谁把心里话写日记里,正常人谁会把日记发表出来,此类想法都可打破,因为什么?
因为爱,仁爱,毫无利害可言,不谈付出,不谈能够得到什么,相信有爱就会有爱,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场自我救赎,不亚于应付一场灾难般的态度。
这一场自我救赎,谁也帮不了自己,还有那些试图要帮你,那些试图的想法,意图,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尽量避免。这种存在的独特性抑或说是个性,都要警惕不要让别人去破坏。
我觉得还是评判性思考影响我的思维方式多一些,对象是自己,带着谦逊的态度,承认自己的无知,反思自己的反思。
(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