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文先修心

写作平台之上,能让人与人愿意互动的,必先因其文,能让互动的人成为文友的,必是文字背后作者的品格与风骨。

文笔欠佳,也许是尚未掌握行文的方法与技巧,但与人品无关。可如果是一篇文思奇巧,字句精工的文章呢?你是不是会就此认为作者高洁自持,道骨仙风?

我曾经就是这样认为的。笔下有清风霁月,心中自然山河锦绣;文字细腻动情,性情必温婉可人;能写风花雪月者,多是世间有情人;善驭千军万马之士,当有纵横天下之豪情。

可是我错了,不是每一篇文字,都能显现作者的品行。我以为,尚古者重道,笔墨精致者文雅,旁征博引者学识深厚……所以,当一个重道文雅学问颇深的人,转身便以狭隘之心胸,遣尖酸刻薄之字句,甚至偷天换日P图泼粪,心中着实惊讶且鄙视。

为文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修饰润色的技巧,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得到进益。而让文字立得起来的,在于文字背后的心性与品格。引用一段李叔同大师的话:

“学识的渊博不是为了征服别人,

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

财富的丰厚不是为了炫耀奢华,

而是增加扬善的担当;

地位的显赫不是为了孤芳自赏,

而是为了率众前行;

力量的强悍不是为了欺压弱小,

而是为了自由的呼吸;

一个人有了能量,不是为了满足私欲,

而是为了承担更多的使命。”

论语有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

我等凡俗之人,穷尽毕生之力也不会有古圣先贤的半分成就,但正因如此,才更应该时刻不忘修心。

心正则人正,人正则文正,仅此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