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

【日更第1132天】

学着滋养内心的热爱

就会找到自我的真实

我实在很喜欢林曦出品的书,有一种深沉的儒雅,又很有生活气息,书法是走向内心,走向自己的,我们总要有可以和自己的灵魂相处的方式,于寂静之处安抚自己,面对自己。

以下是读书笔记:

思虑少一些,开始便容易一些——我们要常常从头脑的思虑挣脱出来,放弃对“做这件事情有没有用”的评判,而是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想要去做吗?

个人的经验,是很有限的,而且往往容易让我们自得,自困,与其借助它,不如听从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它会更接近本质。

不是说“人生顺遂,事业有成”,人就可以理所当然的,甚至有时候我们内心的缺失无声无息,无人倾诉,却能够像一个黑洞一样默默地吞噬掉自己,因为这是一种矫情的悲伤。

我们总是去计较:有用。做什么事情都想要有结果,有收获,结果太过计较结局,反而忘记了去享受过程。

我们画幅画,就想着要出名,觉得不出名就没用——“有用”是很可怕的局限性思维,它会让人绑定在不能虚度光阴的惶恐里,把自己忙坏了都无法享受无所事事的状态。

让我想到“君子不器”这一句,器物的诞生是源于人们需要使用它,因此而创造出来的,但如果人也被当作器物,非要作何用途,则是一种悲哀,人是性灵的,能够感知美,赞叹美,享受美,创造美,却不是为“用”而“用”。

就如老师所说:

忙碌赶路是一种常态,这个过程会带来进益,但那些平淡划过的一切,也正是生活的本意,值得就此停住,感受,享有。我很明白这样的感受,纷纷扰扰里,于一种专注和投入中,就地快乐和满足起来。

我们需要借由一种方式,重归一种“单纯”之中,卸下铠甲和各种尘务,只是徜徉其中,就能拥有一种孩童般的快乐,而且无需和任何人交代。

返璞归真,大约就是如此,我们一路走来,席卷越来越多,也有能力拥有越来越多,抓住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负重前行,甚至忘记了初心,陷入一种“拥有全世界的贫穷中”,找不到自己所在,找不到自己的热爱。

能够有机会回归单纯,是幸福的,至少我们没有遗忘内心的声音。

在生活里,是需要一些“没用”的东西,去支撑幸福感的。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