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73篇
前段时间吴亦凡的那句“你有Freestyle吗“火遍了整个娱乐圈,今天我想模仿吴亦凡问所有渴望成长的人一句:你有纠错机制吗?如果玩嘻哈的人都得会freestyle, 那么所有想要进步和成长的人就必须拥有一个纠错机制,因为纠错机制是避免盲目努力的关键,只有纠错机制才能确保我们一直做的是正确的事情。
最近我开始在Lynda上系统学习前端编程,Lynda上的课程设计地特别好,每一个小节之后都有相应的挑战任务,让学员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一个任务。每当遇到挑战任务的时候,我都想直接跳过接着学下面的内容,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踏踏实实把任务给成。等到真正完成了任务之后,我才意识到任务挑战是整个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明白和掌握了,但是到了要完成任务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理解的还不透彻,或者很快就忘了,只有把挑战任务顺利完成之后,才算是初步掌握了。这个挑战任务实际上就是我在编程学习过程中的纠错机制,它能够及时帮助我发现盲点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然后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和考试,它们本质上都是纠错机制,目的是帮助我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及时纠正过来。
成长和进步都是一个从“不会”和“不好”到“会”和“更好”的过程,没有人能够做到一步到位,我们都会在这个进步的过程犯无数的错误,纠错机制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错误和盲点,然后及时帮助我们纠正过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和进步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1. 纠错机制的两个关键点
任何纠错机制都必须有两个键步骤:第一,发现错误;第二,纠正错误。
发现错误听上去容易,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对是错呢?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自学并非最佳方式》,我之所以不赞同自学这种方式是因为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们大脑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对错”或者“好坏”的评判标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是对的,或者自己做得好不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努力就是低效的,要知道,重复错误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两年前,我在打算重新开始书法练习,最初我选择的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练习,但是练了一段时间我就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进步速度很慢,而且很多时候我虽然看得出自己写得不好,但却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就给自己找了一个书法老师,然后跟着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的笔画、结构和章法,这时我才对书法的标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我在英语训练营的时候也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很多人在学英语时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发音,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读,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么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理想的结果。
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情,只要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更好”和“进步”,那么我们首先就必须知道“更好”和“进步”的标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得确保在这个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有一个有效的纠错机制。在思考纠错机制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是否能够在学习或者行动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发现了错误之后是否能及时纠正过来?如果这两个问题我们不需要依赖他人就可以解决,那么就可以选择自学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只需要在自学的过程中有足够的纠错意识就好,比如,我知道尤克里里的基本弹法之后就完全可以自学了,因为如果和弦弹错了或者节奏错了,我自己立马就能有所察觉并纠正过来。知识类的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自学的,但问题是很多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主动纠错意识,实际上做练习题或者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所学内容都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清除盲点。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无法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那么自学就是一种低效的努力,这时我们就需要有一个老师或者教练,但即便有了老师我们也需要有纠错机制的意识,并且在老师指出错误的时候,努力去纠正错误,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更快。
2. 纠错机制的几种形式
实际上,不管是哪种纠错机制,它的本质和过程都是一样的,首先就是得明白评判标准是什么,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根据评判标准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然而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固定和明确的评判标准,也无法直接用对错来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评价,比如说很多人都想进行所谓的认知升级,但是却说不出认知升级的标准,再比如,很多创业公司在方向、产品,以及营销策略的选择上也没有一个固定和明确的标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对错”这样的标准来评判,而是需要另外一种纠错机制。
根据评判标准的特性,我们可以将纠错机制分为以下几种:标准式纠错,也就是有明确的对错和好坏标准,以及证伪主义和试错法。证伪主义纠正的主要是认知,它的评判标准则是是否与真实世界相符,而试错法的纠正的是策略和方案,它的评判标准则是是否有效,也就是是否能够到达预期的结果,如果能够达到,那么方案和策略就是有效的,当然这里的前提是目标和预期必须是合理的。
1))学习纠错机制:标准式纠错
判断标准:对错或者好坏
任何一个成熟的知识或者技能领域都有自己的对错和好坏评判标准,比如钢琴、网球、英文、写作、播音、声乐、编程、以及各学科领域等等。这种类型的学习,一般在初期的关注点在于学习什么是正确的,然后在出错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如果自己无法准确和有效地进行纠错,那么就一定需要老师或者教练的参与。当基本技能都掌握好了,也就是不会再出错的时候,就可以进入进阶训练,这个阶段我们追求的标准就不再是“对”,而是“好”,这时,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跟着这个领域的大师来学习,有人提供指导进步当然会更快,如果没有条件,我们就需要通过多接触好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评判和鉴赏能力。
2)信念和认知的纠错机制:证伪主义/贝叶斯定理
判断标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我们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内在模拟,如果我们的心智模式和真实世界相符,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模式就是准确和完整的,所以心智模式或者说认知升级的目标就是让它更加接近真实的世界。关于如何进行认知升级,我在第5期杂志中有详细的阐述,这里只是简单说明一下。认知升级的关键就是利用证伪主义或者贝叶斯定理来不断对自己的认知进行纠错。
Mental model is a mental simulation of how things work.
证伪是科学哲学中与证实相对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都是我们用来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的方法。证实的基础是归纳主义,也就是通过归纳总结来得出某个结论,然而归纳推理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我们无法通过归纳推理得出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因为要确保结论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用穷举的方式把所有对象都研究一遍,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如果我们要得出“天鹅是白色的”这个结论,我们必须把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找来观察,就算我们看了100只天鹅,发现它们都是白色的,我们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人能确保下一只天鹅一定不是黑色的。针对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出现与这个结论相反的事实之前,我先假设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如果出现了与结论不符的观察,那么我们就去修改这个结论。所以,科学中的所有理论都只是假说,它们并不是真理,而科学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其实,证伪主义可以用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来描述——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实际上是统计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公式,它描述的是一个概率推理过程。尽管贝叶斯定理是一个关于概率的定理,但是它的应用范围早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统计学领域,成为了一种推理和认知模型,它还是现在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机器学习的基础框架。贝叶斯认为概率不过是一个主观概念,它表明的是我们对某个事物发生的相信程度,但是我们的主观概率会根据观察而发生改变。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关于某个事情发生可能性的信念叫做先验概率,而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就对之前的信念进行调整,调整之后的叫做后验概率。
所以,作为一种纠错机制,证伪主义和贝叶斯定理的核心在于用事实来检验信念,在事实和信念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根据事实来对信念进行纠正。
3)策略和方案的纠错机制:试错法/精益创业
评判标准:能否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产品定位应该怎样,如何提高流量,如何制定营销策略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采用试错法,也就是先根据已有经验和已知信息作出判断,确定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有检验机制,所谓的检验就是将实际得到的结果与想要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实际结果与期望的结果相差很远,那么就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对关键问题做出判断,然后再根据新的策略来进行行动,并对行动进行检验,这个过程需要不断重复,直至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实际上,精益创业就是典型的试错法。精益创业是硅谷流行的一种创业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
最后的建议: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必须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明确进步的评判标准,并且要给自己设计一个有效的纠错机制,在偏离目标的时候,及时回到正轨上,以避免无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