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男人对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母子、情侣、情人、同事、陌生人。
从狭义的角度来考察两性关系时,女人对于男人来说,首先是性爱的对象。
除了性爱,在肉体上女人之于男人是否还存在其他可能性?(比如女人对于男人肉体的喂养、维护和照顾)。
也就是说,在肉体层面,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是欲望(食、色)的满足体,同时也是消除痛苦的慰藉体。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女人对于男人而言,很大程度上都是这样的角色。
当然,即使在原始社会,女人之于男人也不仅仅只有肉体层面的关系。在氏族部落及其以后,由于社会的形成,男女关系中的社会性便开始凸显出来。
从当代的社会形态来看,女人和男人的结合,也是两者社会关系的结合。通俗的话讲“两个人的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婚,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
在社会层面,女人对于男人来说,她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的节点,她作为一个社会体和自身的社会网络建立联结,融合并建构新的共同的社会体;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是建立共同社会体的合作伙伴。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女人对于男人,上述两个纬度的论述基本上已经是关系的全部了。
但是,当两个人进行肉体交流,或者社会关系组合的时候,难道没有精神的活动吗?有。
当男人和女人肉体交流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建立共同的精神世界;在进行社会联结时,他们在精神上也建构着共同的社会空间。
也就是说伴随着肉体和社会层面的交流,男人和女人同步构建着他们共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空间。从心理学角度说,这一进程使他们拥有了共同的记忆和心理内容。
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人格构成也会越来越接近。在这个纬度,对于男人来说,女人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谈及女人之于男人的意味着什么?我对这个问题从三个纬度进行了分析:
在肉体层面,女人是男人欲望的满足体和慰藉体;
在社会层面,女人是男人的一种社会权力和责任的纽带,构建新的社会体的合作伙伴;
在精神层面,女人是男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这个问题本身,是否在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某种综合性的回答呢?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为何是相似的?以两性关系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家庭存在着某些共性的原则,从而决定着家庭的幸福与否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共性原则可能是什么?
从文学经典和个体经验来看这个问题,似乎这种共同性原则都与“爱情”有关。然而,关于爱情,每个人的看法、理解和亲身实践又是千差万别。
怎样的观念和实践更接近“爱情”的真相呢,是否存在一个所谓的爱情的“本质”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听一听柏拉图的想法。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引用一个叫做第俄提玛智慧老女人的话,来谈两性关系中的爱情。她说:
「人之所以追求爱情,是因为人想永远拥有自己好的东西」。为了实现永远拥有,对于一个会死的生命而言,就是要在会死中实现不死;因而人就需要在美中孕育、生产。
理解起来有些晦涩,简单说,人都有把自己拥有好的东西(有可能只是自认为或者无意识认为的好的东西)传承下去,比如基因、美貌,金钱、权势,美德、知识等。
既然人是必死的,这些东西无法通过自己延续,就需要通过生育来延续。你自认为自己要传承的是好东西,所以也需要一个同样好的伴侣一起生育。
所以,「爱情的真相是美的“生育”」。
之于肉体,生育是本源的含义,好的伴侣就是美的肉体,强的生育能力;之于社会,生育作为一种隐喻,意味着构建出更强大的社会体,好的伴侣本身就是便具有类似社会体的资源或建构的能力;之于精神,生育便意味着他们共同的精神之子。
肉体的生育和社会的生育,在这个时代都是常见之事;唯有精神的生育是那么的罕见。
因而在此着重论述一下,肉体的子嗣有一天也会死亡,社会的子嗣有一天可能会衰败,可精神的子嗣却会永存,从而在“会死中实现不死”。
然而,对于精神的生育,好的伴侣与肉体的美丑,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寡关系甚微,甚至可以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存在。举例说:
荷马的精神之子《荷马史诗》,我们不知道它的母亲;柏拉图的精神之子《理想国》,它的母亲也不明朗;倒是晚近的尼采的精神之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们知道它的母亲是莎乐美;那句“优秀的女人使男人受孕”的用在他们身上倒也贴切。
从爱情“真相”的角度来看的两性关系,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即肉体的生育、社会的生育和精神的生育。
回到现实生活的经验世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纬度都实现的生育是多么稀罕的一件事。因而的爱情本身也是非常罕见的。
文学著作的颂扬和大众的喜闻乐见不正因这种性质吗?虽然我们向往完美,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不完美的世界中。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两性关系会出现什么样问题,持久稳定的关系是可能的吗?
从我们自身的经验出发,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总是会有一些起伏,且不说娱乐圈那些让广大粉丝“一会儿相信爱情,一会儿又不相信爱情”的娱乐明星情侣。
即使是像爱因斯坦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在两性关系上也并非恒久稳定的标本。
在肉体纬度。男人选择伴侣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相貌端好,温柔体贴”,如果女人无法承担起欲望满足体和痛苦慰藉体的角色,基于这样的缘由,男人就很可能会做出所谓的“出轨”行为。
在社会纬度。两性的社会关系为何会成为一种制约力量?男人选择配偶的时候,他自身的社会关系体和女人的社会关系体将产生联结,从而建构出新的共同的社会空间。
但是两者各自的社会关系体是否认同这种结合,这种结合后能否较好的融合,以及两者能否构建出新的社会空间?
对于这些问题的判断以及决策的影响,不仅涉及当事人,还涉及当事人双方社会关系体之间的相互认可。这个层面关系的建立和分解涉及到的决策者较多,而不只是当事的两个人。
在精神纬度。两性在前两个纬度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是否能够建立起共同的精神空间和精神活动将对两者长期的关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为肉体会衰老,社会关系体也会受制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涨衰,但是共同的精神体验将是两者关系最可靠的保证。
那些未对共同精神空间加以关注,并用心培养的人,一旦遭受肉体或者外在环境的变故,往往会在关系的演变中丧失一切。
我们每个人都受制于一种冲动,即在“会死中实现不死”——我们渴望肉体的生育,渴望建立强大的社会体,渴望精神的创造。
这种冲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决定了我们是谁。
对于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实践第一种冲动的条件;第二种冲动的实践者便能称之为社会精英;第三种冲动的实践者便是历史伟人。
因此,我们具备成为任何人的潜质,同时,我们的冲动受制于种种条件;三种冲动的实践程度千差万别。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普罗大众、都是精英和巨人的混合体。你究竟是谁,你究竟有没有得到真爱,你的伴侣或许是你最好的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