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营销课系列第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理清营销到底是什么?做些什么事?
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很多人思维混乱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概念,导致和人交流的时候表达和逻辑都很混乱。
一个人的营销课从基础概念开始,一步步进入专业的营销世界。
什么事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就是识别并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要
再简洁一点就是满足别人并获得利润
营销的产品有什么?
一般有十大类营销类别,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服务/事件/体验/人物/场所/产权/组织/信息/想法等。
产品,如:罐头,汽水,汽车,手机,家具等。
服务,如:盲人按摩,擦鞋,理发,洗车,律师等。
事件,如:演唱会,奥运会,世界杯,泼水节,拳击比赛等。
体验,如:登上珠穆朗玛峰,蹦极,跳伞,潜水,旅游等。
人物,如:牙医,明星,政治人物,艺术家,公司网红创始人等。
场所,如:丽江,硅谷,拉斯韦加拉斯,天府新区等。
产权,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基金等。
组织,如:壹基金,姚基金,博物馆,环保会等。
信息,如:学校,图书,大学,培训等。
想法,如: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创意公司,全案营销公司。
谁是营销者?
营销者是从潜在顾客那里寻求相应的人
如寻求潜在顾客的注意力,购买行为,选票或者捐赠等。商业营销的目的是为了营利,微博段子手的营销是为了获得关注的流量,进而获得广告主的投资。基金会营销是为了获得社会捐赠,从而帮助更多的人。
营销者需要去努力营销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
什么是需求?
人都有最基础的需要,如空气,食物,水,尊重,安全等。当存在具体是商品满足需要的时候,需要就转变成了欲望。比如,人都需要食物,成都饿了的欲望可能是一顿火锅。西安人饿了的欲望却可能是一个肉夹馍。欲望往往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需求是有支付能力购买具体的商品来满足的欲望。可能有点拗口,简单来说就是有钱买具体的商品来满足的欲望,这时的欲望就成为了需求。
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商品能够满足欲望,二是要能消费得起。营销者不能创造需要,需要是先于营销动作。营销者和其他社会因素一起对人们的欲望产生影响。营销者可能会激发消费者为满足社会地位而购买劳力士的欲望,但是,他么并不能创造出购买者对社会地位的需要。
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劳力士都有想要拥有的欲望,但是没有支付能力,所以这部分人对劳力士没有需求,只是有欲望和需要。
消费者的需求分可分为8类
负需求,消费者对某个产品感到厌恶,甚至花钱去回避它。比如:大学花钱请人代课,请人帮忙考驾校。
无需求,消费者对某个产品不感兴趣或者不了解。如:禅修,高级用餐礼仪培训。
潜在需求,消费者可能对某个产品产生量强烈的需求,但是现在的产品又不能满足其需求。如:祛痘产品有效果,但不能根治。苹果手机电池储电量低。
下降需求,消费者逐渐减少或停止购买某种产品。如:CD,mp3。
不规则需求,消费者的购买可能每个季节,每个月,每周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如:早餐店,mobike单车上下班的需求,三亚旅游。
充分需求,消费者恰如气氛的在市场上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数量商品。如:大米,食用油,纸巾。
过度需求,消费想要购买的数量超过了市场供应的数量。如:夏季小龙虾,象牙制品,鱼翅,熊胆。
不健康需求,产品能吸引消费者,但却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如:香烟,毒品,食用野生动物。
在现实的营销活动当中,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不容易。因为有些顾客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
如,顾客想要一辆便宜的汽车(明确表述的需要),顾客想要一辆使用成本很低的汽车,而不仅是购买便宜(真正的需要)。顾客想要在购车的时候获得优质的服务(未明确表明的需要),顾客希望获赠车窗贴膜(令人愉悦的需要),顾客希望买车后朋友都把他当内行(秘密需要)。
要做好营销并不简单,需要对用户需要和需求有深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