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它让我内心平静却又小有波澜。
平静的是它不仅的是它把财富和人生讲的那么透彻,站到了宇宙的高维层面告诉我们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
在读到它的一些语句时,我的内心被激起了层层涟漪,说的简直太好了。
纳瓦尔是谁?
从小贫寒的他,9岁从印度移民美国,他既是硅谷成功的创业家,创办了著名的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也是顶级投资人,投中了推特、优步等公司。
1996年,纳瓦尔获得达特茅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学位,进入硅谷工作。在帮助几家初创公司取得成功,并短期供职于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牵线搭桥。
一、关于财富
培养迭代思维。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复利”不仅仅属于金融界,我们人生的一切都是复利在发挥着作用。
不要跟愤世嫉俗和消极悲观的人合作。他们的预言会自我实现。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我们想的,终有一天会变成事实。所以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要想有所专长,就要追求真正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累积专长的过程,对你而言就像玩耍,对他人来说则很吃力。
发现“我是谁”,向内去寻找。
“把自己产品化”很难。所以我才说“把自己产品化”要花几十年——并不是要花几十年执行,而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
你能为这个世界提供什么价值,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进行开发,而发现自己的这个过程就很难。因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容易被外在的欲望牵着走。
想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专长,可以回想一下在孩提时代或青少年时期,有哪些事情是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即使你自己不觉得那是一门技能,身边的人也会留意到。你的母亲或者你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朋友会知道你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其实,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找,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人,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事情。
要积累和发展专长,就要发挥自己的天赋,研究自己真正好奇的东西,追寻自己的热情所在,而不是选择一个当下的热门专业,然后在毕业后进入投资者宣称的热门行业。
最好的工作与委任或学位无关。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
二、关于自由
你对退休的定义是什么?退休就是不再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当你能活在当下,内心充盈地度过每一天时,你就达到了退休的状态。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都盼望着“何时退休”,等退休我就怎么样?其实,这就是为了理想的明天而牺牲今天。想干什么,现在就去做,不要活在被欲望铺满的未来,因为即使这个未来到了,还会有新的欲望。
任何游戏的赢家都是那些沉迷于游戏的人,即使获胜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少,他们也会继续玩下去。
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有句名言:“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
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我们往往最容易被自己说服。
参照巴菲特很久之前说过的一个建议: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
如果要提出批评意见,不要批评某个人,可以批评工作方法,或者批评某一类行为。如果要表扬,那就找到一个榜样,表扬这个特定的人。这样有助于维护你身边人的自尊心和身份感,获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为你所用,而不是与你作对。
我们学习的手段丰富多样,我们缺乏的是求知欲。阅读是我的初恋。
读书的唯一原因应该是喜欢,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
在某个更深的层面,我吸收了书中的精华,这些书成为我心灵织锦上的丝线,编织成我灵魂的一部分。
人与人的区别不是“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而是“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
三、关于幸福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只是一只会做计划的猴子。
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不需要主动作为的状态。当把“缺憾感”从生活中剔除时,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我们不断地接收和判断周围的信息,想着“我需要这个”或者“我需要那个”,深陷欲望之网,难以自拔。而幸福就是一种毫无缺憾感的充盈状态。当感到生命中并不缺少什么时,大脑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不再追忆昨天,也不再畅想明天,不会悔不当初,也不会谋求未来。
嫉妒、羡慕别人拥有的一切,这其实是对自己不满的表现,同时也丢失了自己的幸福。
幸福就是消除缺憾感之后的感受。
我们都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事实是,我们是可塑的,而世界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王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就是这个道理。
既往不恋。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拿以往和现在做比较。
欲望是主动选择的不开心。
欲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是不会快乐的。
幸福的秘诀在于,知道何时停下劳作的脚步,开始随心去玩耍。
谁是你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大多数人对成功人士的定义都是赢得游戏的人,无论是什么游戏。对现在的我来说,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已经完全退出游戏的人,甚至根本不玩游戏的人,是那些已经超越了游戏的人。这些人的内心无比强大,有极强的自控力和清醒的自我意识,他们不需要从任何人那里获得任何东西。他内心平静,身体健康,无论赚的钱跟别人相比是多还是少,他的心理状态都不会受到影响。
而现实是,生活就是一场单人游戏。人独自出生,独自死亡,独自解读人世间的一切。你的记忆只属于你一个人。你出生前无人在意,你离开人世后也无人在意,你存在于人世间只是短短几十年,人生就是一场单人游戏。
巴菲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想成为世人眼里最差但自己心里最好的情人,还是想成为世人眼里最好但自己心里最差的情人?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存在内在和外部两套评价标准。
在“做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与你竞争。你永远不会像我一样擅长做我自己,我也永远不会像你一样擅长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