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在说自律,特意百度了下,出自《左传》,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受外界的约束。说实在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难。
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由于数学始终学不好,但是每一次数学老师说要创新,要有学习方法,我总想鼓起勇气说,老师什么是学习方法,但是我是个胆小的人,始终没有能够站起来去提出这个疑惑,我也始终没有深究过如何学好数学这个问题。因此数学从来不是我的目标,我也没有放过心思。因此我想说我的脑袋里,从来就没有想好怎么去学的思维,怎么能够在数学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呢?因此思维决定行为,我没有学习好数学的思维,也就造成我没有去用行动去实现如何学好数学这件事情。
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不同的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们来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在学习父母的思维方式,包括我们的学历,想想现在自己的执着精神,在读书时可是浑浑噩噩,因为不知道自己要的世界是什么。人类的文明依赖于文字的发明,才使得人们越来越聪明,但是我是个没有思考和总结力的人,进化的比较晚的,这个自嘲对我来说是完全正确的。突然有一天醒悟过来,已经32周岁了。所以原生家庭,环境对我们的思维以及所受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引领。
父母的思维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思维高度和未来。
随着我们一点点成长,我们的自由度也一点点扩展,成人之后的学习,大多数为主动学习,这时候我们的学习如果没有方法,没有模式的话,那还不如不学习,和睡觉没两样。
当然成人的圈层关系也很重要,这就需要看你所接触的最近的几个人,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帮助,通常只需要看身边最亲近的6个人是什么样的,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未来了。因为我们的思维在受着他们的高度。好比你呆在的是6楼,就只能和6楼的人一起看6楼的风景而已,只有这样的眼界。这个时候你就要看看如何去进步成10楼的人,别人可以接受和认同你吗?你需要做什么改变呢?如何从6楼到10楼,再从10楼扶梯而上呢?10楼的人对你的思维又会有哪些引领和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