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呀不要调皮
坐下听听阿婆说
这个季节天气转凉地上雨水多
囡囡呀不要惊慌
过来听听阿婆说”
人之所以未被感动,是因为未被触及心中的柔软。
“回来看看吧,太奶奶快不行了。”
从我由孩童知事起,我就知道家中有一个老祖宗,慈眉善目,如年轮般紧密的皱纹夹着些许鹤发。那是我太奶奶,太奶奶育有五儿两女,我爷爷是其二子。
在我爷爷的口中,太奶奶的一生颇具传奇,年轻时当过知青闹过革命,山上见过土匪打秋风,村口唱过送红军。依稀记得,小时候呆在爷爷身边时,一棵古樟下,竹椅蒲扇,一老身边呆一小。老的说起来眉飞色舞,不是咂两口自家采的野茶,小的听的津津有味,有时又撒娇抱怨。
我见过太奶奶的次数不算多也不算少,不多是因为太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带大了儿子又带大了孙子,不少是由于我爷爷小时候带过我一段时间。什么春夏雨后山上采蘑菇,秋冬枯黄后拖点枯死小枝当柴火我都经历过。而那一段时光,也便是我对太奶奶最深刻也最真实的记忆。
我从小有个玩伴,那就是大我五六岁的小叔,我小爷爷的儿子,亦兄亦父。我们捡过竹棍抛抛耍耍模仿电视剧的武侠神话;光着膀子,在河里池塘里钓鱼游泳摸虾。曾被他在树林里一溜烟没影了吓得嚎啕大哭,也曾一起捡些漂亮竹棒藏在屋顶上当做神兵利器;那种玩过同样就胜利的收收扑克,打过输了就钻桌子的小孩麻将。那是一段久远的时光,两个命运相似又迥异的大小孩,他被奶奶带着,我被爷爷带着,磕磕绊绊,一同成长。
我在暑假时回老家看望过太奶奶,那时她虽变得比我记忆中苍老,当看上去精神还不错,能自己拄着扶杖到处走,只是嘀咕着我听不懂的话。爷爷说,“老了,糊涂了,说什么也听不懂了。”我想也是,或许太奶奶想表达,但苍老的人终究会开始失去很多,哪怕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语言。
当我在门口坐着的时候,太奶奶却突然无比清楚的说了一句,“娃啊,最近和你小叔通过电话吗。”前几日太奶奶病重在医院时,我将之告诉在远方的小叔时,小叔哽咽了,什么也说不出来。
过了两天,我应小叔要求向他每天说一下太奶奶情况时,他说快到了。我先是一阵惊讶,后又感慨。其实太奶奶这几天在医院里好多了。她儿子女儿一辈呢,倒是都赶回来床头前床头尾的轮流照顾。她孙儿一辈呢,除了有个住的不远的偶尔照顾,其他听说身体好多了,准备回来的不准备回来的都决定先不回来。倒是小叔的突然赶来,令我敢到意外。而太奶奶曾孙这一辈,倒是也就我大学暑假有时间回来。
太奶奶在医院的数日,有很多人来看望,有人唤她,她便睁眼看一眼。照爷爷们的说法,“太奶奶是在认人。”毕竟百岁高龄,恐是大限不远。太奶奶已经说不出话了,认人时也是谁也不理。直到小叔回来,一声轻唤,被紧紧握住手的太奶奶哭了起来,嘴里小声哇哇了几句却什么也说不清。
后来我问小叔,刚结婚的小叔怎么回来了。小叔说其实他刚在重庆那边买了套房子,家里正弄着装修了。公司那边今年能请的假也都请了,回来也很难。但是他说太奶奶还没见过她妻子和刚出生的小曾孙女,怕以后见不到了,所以带着他一家赶回来了。
小叔还说,我太奶奶虽然儿子孙子辈的人那么多。但从小带到大的就他一个,以前一直说等他大了有钱了好享享孙儿的福气,但是现在,说着说着便哽咽的说不下去了。
“” 囡囡呀你会长大会走很远会觉得累了
只要记得河婆话“阿婆”怎么说
囡囡呀你会困惑
慢些脚步别忘了
慢慢的你会明白丢了是什么
人生路本就是场获得与失的选择
迷路时想想当年阿婆怎么说
回头看看
雨水过后
云彩很多
来吧 阿婆帮你偷偷摘一朵
等你老了
阿婆走了
你要记得
把这乡音教会娃儿怎么说
把这乡音教给你的囡囡哟”